看近期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片中淋漓尽致的盛唐气象,壮丽辽阔的山河风光,美不胜收的国风画面,浸入血脉的诗词记忆,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盛唐催生了李白,李白光耀了盛唐。电影开篇,一只大鹏展翅翱翔在雪山之上,天空浩瀚,雪山浩瀚,大鹏时而振翅,时而滑翔,横穿云霄,来去无碍。影片结尾,草原辽阔,山河锦绣,也是一只大鹏直击长空,高适抬头仰望,渐渐露出微笑。熟悉李白的人都知道,李白以大鹏自况,作过《大鹏赋》,大鹏就是李白个性和人格的化身,也是其精神追求和理想抱负的化身。高适仰望的大鹏,就是李白。李白惊艳了高适的一生,高适代替我们发出感慨:“李白,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个潇洒不羁的人。”
盛唐是人人敢于做梦的盛世。江夏是青年李白和高适初次相遇的地方。在江夏郊外,水乡泽国,云天苍茫,芦荻浩荡,两位青年,不打不相识。那时他们都怀揣理想,立志到长安挥洒才华,一展抱负。当他们一前一后,一枣红马一白马,一白袍一青衫,纵马疾驰,飒沓如流星,一群仙鹤在他们上空飞翔,一起直奔长安而去。李白高声吟诵着庄子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好似也要腾空而起,那种意气风发,让观众也忍不住跟着豪情满怀。尽管后来两人被岁月反复磋磨,多番感慨“行路难,行路难”,但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把苦乐酿酒化诗,这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盛唐将人人变成诗人。黄鹤楼上,李白手拎酒壶,跳上栏杆痛饮豪言。高适担心他掉下去,欲拉李白下来,却反被李白拉上栏杆。放眼望去,夜幕幽蓝,月色皎洁,一江春水浩浩汤汤,星辰灯火遥相辉映,这不就是春江花月夜吗?这不就是琼楼玉宇吗?这不就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吗?此情此景,焉能不让人诗兴大发?盛唐人人会作诗,酒楼茶肆,歌坊饭馆,乃至边关小驿,塞外战场,都有题诗板题诗亭,供人挥洒诗情。黄鹤楼上那高悬飘扬的一幅幅前人题诗,让人宛如走进了诗国墨海。江边群饮,李白高吟《将进酒》,恍惚中众人驾鹤随天河直登凌霄宝殿,与一众仙人叮咚碰杯谈笑吟诗,仿佛将观众也一并带入了仙境遨游。
唐诗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纵观全片,几乎每一个场景、每一幅画面,都能让人自然联想到某些诗句。胡天飞雪,长江运河,鹏举鹤舞,芦荻水草,亭台楼阁,花前月下……那是中国人才懂的诗词意象。江面升起月亮,月亮落进酒碗,小桥飘满落花,落花追随流水,大雪覆盖边关,边关吹起箫笛……那是中国人才懂的诗意画面。月亮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李白和高适在月下楼头饮酒望远,在月下拱桥漫步谈诗,在月下舟中看佳人曼舞,在月下江面泛舟远去,在月夜痛饮吟唱《将进酒》……这是浸透了浪漫诗情的月亮,这是盛唐李白的月亮,这是中国人千年共赏的月亮。
盛唐是盛产文艺天团的时代。片中出现的李白、高适、杜甫,还有王维、岑参、王昌龄,还有贺知章、孟浩然、张旭,还有崔宗之、岑夫子、丹丘生,以及常建、岐王、李龟年……这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典故,有着动人的故事。无论是“诗仙”“诗圣”,还是“诗佛”“草圣”;无论是封侯高三十五,还是巾帼裴十二;无论是“饮中八仙”,还是“仙宗十友”,无论是“颠张醉素”,还是“吴中四士”;无论是“金龟换酒”,还是“旗亭画壁”;无论是“赐金放还”,还是“郁轮袍”……这每一个名词,都代表着盛唐气象,代表着诗词书赋音律歌舞等中国文化的高峰。
盛唐长安,是中国人的诗与远方。《长安三万里》,将盛唐的千古繁华与文采风流艺术呈现。它让我们更加热爱中国诗词,让我们更加坚定追求理想,让我们重拾大国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