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堵点、破难点,把创城任务落到实处
服务大厅门口非机动车要规范摆放;无障碍通道得保持通畅……市人社局定期对实地点位进行督导,细化任务目标,压实工作责任,杜绝问题整改不彻底、责任落实不到位。
通堵点、破难点,就要快马加鞭、有章有法。为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市人社局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双争”活动,强化教育引导、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环境打造等相关任务落实。
立足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领域工作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人社政策进社区 服务民生心贴心”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发放政策明白纸、讲解业务流程,切实将人社政策送到百姓身边。
把培树典型作为推进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按照“典型示范、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在全局开展“争做最美人社人”活动,紧密结合部门职能和工作实际,培育选树先进典型。
全面提升窗口服务水平,推广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对365项业务进行分类再梳理,一体化基层服务平台覆盖全市乡村。
从问题的根源抓起,从服务的短板改起,市人社局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职能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活动月月新,服务暖心坎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民之道。
市人社部局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坚持落实政策与完善体系并举、新增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千方百计提高就业规模和质量。
强化就业政策落实,出台《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二十条措施》,为2.81万家单位、49.97万名参保职工减收失业保险费5938.69万元,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07亿元,惠及1.74万人次。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扩大国有企业招聘数量,广泛募集大学生见习岗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
全市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13家,累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9067人,建成零工市场33家,实现县域全覆盖。
深入挖掘拓展公益性岗位、零工就业岗位等兜底保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持续优化创业环境,着力打造创业担保贷款沧州模式,已发放创业贷款5.04亿元,占全省发放贷款总量的35.8%。
精准搭建供需平台,在“四区一县”主城区实现就业服务群全覆盖,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网格,目前已建服务群973个,进群求职者达10.67万人。
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284场,其中直播带岗32场,5.16万人次成功签约,做到活动月月新,就业服务贯穿全年。
惠民利民的政策,切合实际的举措,市人社局把就业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今年1至6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1.2%。
减程序、提效率,信息数据与惠民服务互融互通
如今,在我市许多村庄,村民想要找工作,不用出村,在自助互助屏上点开“找工作”界面,就能查看用工信息。除了找工作,办理就业失业登记、社保认证等多项业务,也可以“触屏”办理。
为强化就业信息有效供给,市人社局与建设银行沧州分行合作,在全市3654个行政村安装了自助互助屏。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及时搜集用工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甄别,定期向平台推送,村民不出村就能选择心仪的工作岗位。
市人社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互联网+人社服务”措施,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依托省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行创业担保贷款“掌上办”,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据共享应用,实行“零材料申请”新模式,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实现创业担保贷款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掌上一网通办。
启动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市人社局会同大数据办组建工作专班,制发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市工作推进会,细化任务目标,压实工作责任,确保8月中旬前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目前,各场景统计摸底情况已及时上报到省里,正在按省厅安排有序推进。
这些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便捷与高效,是我市人社系统优化服务的生动缩影。市人社局不断推进信息数据与惠民服务互融互通,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政策聚才、活动引智,把人才挖出来、引进来、聚起来
人才蔚,事业兴。人才是创新之源、发展之基。
市人社局厚植创新创业沃土,完善支持人才各类制度举措,努力把紧缺人才引进来、把潜在人才挖出来、把更多人才聚起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引导推进全市231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535家劳务派遣公司与京津企业建立劳务协作关系。
围绕黄骅旱碱麦种植,组织81名农业专技人员成立专家服务团,助力旱碱麦实现连年增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落实“狮城人才强市”专件,收集发布2023年度《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和《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目录》,涉及640家用人单位1254个岗位、7195项人才需求,为10家高校、公立医院和农科院选聘博士24名、“双一流”高校硕士129名,组织参加第十一届“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等活动,引进柔性合作高层次人才5822人,其中硕博人才579人。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有力举措同频共振、效应叠加,使得我市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力量愈发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