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长大了要当飞行员,飞遍祖国的高山大川!”日前,在任丘市石门桥镇军营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10岁的伏祖希双手托着刚刚组装好的飞机模型兴奋地说道。他口中的老师,正是村里的大学生伏艺昆和伏语涵。“我们的求学路上,凝聚着伏书记的一份爱心。现在我们有能力了,想回报家乡。”伏艺昆说。
2020年,伏艺昆和伏语涵一个考入河北科技大学,一个考入衡水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两人,也收到了来自村里的奖励——每人1000元的助学金。原来,从2018年伏建兴担任村党部支书记后,他便作出承诺:自掏腰包设立助学金,奖励本村考上大学的孩子,专科给予一次性奖励500元,大学普通本科奖励1000元,重点院校奖励2000元。同时,每年还捐助村里的军营小学3000元,用于学校的发展。6年来,伏建兴始终践行诺言,先后为村里46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3.7万元,捐助军营小学1.8万元。“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用所学的本领回报家乡!”伏建兴的殷殷嘱托,深深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伏艺昆和伏语涵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今年暑假,两人回到老家,她们找到伏建兴,表示想为村里办点实实在在的事。考虑到暑期很多家长无暇照看孩子,伏建兴建议她们办个“托管班”,两人一口答应下来。大学生办班,村民们自然“捧场”,一下子就有20多个孩子报名。这些孩子都是小学生,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两人精心安排课程:上午诵读古诗文,辅导孩子们写作业;下午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做手工、体能课、绘画、朗诵等,课程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
与伏艺昆和伏语涵不同,高熠萱则用另一种方式回报家乡。“作为您资助的第一批学生,您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这1000元是我的工资,想通过您帮一帮村里的学生……”读着高熠萱的来信,伏建兴感慨万千。高熠宣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仅靠父亲打工挣取微薄的收入,还要照顾有听障的奶奶。面对困境,高熠宣刻苦学习,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高熠宣考取了任丘市教师。一如当初的伏建兴,她也想加入到资助学生的队伍中来。因为有事不能回来,便将钱寄给伏建兴。
你助我上学,我为村出力,爱,在军营村接力上演。“每到寒暑假,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只要一回来,都争着帮村里做事,协助排查登记房屋信息,帮村民下载‘冀时办’软件,看到这些懂事的孩子们,我真的很欣慰。”伏建兴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