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韩洪安
“邱大夫,您受累给瞧瞧,我这手麻有一个来月了,这是啥病啊?”日前,一位村民在儿子的陪同下,特意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东北村拜访乡医邱井山。
邱井山今年72岁,是村卫生室的大夫。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守护着百姓的健康,曾获得黄骅市“中医传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77年,邱井山从部队退役,因擅长中医针灸,回村之后,便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从医46年,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东北村每一个角落。由于医术精湛,邱井山在这一带小有名气,引得很多患者慕名而来。
“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他经常这样告诫自己。从医几十年,曾有医院用丰厚的待遇邀请他去坐诊,但他不为所动,一心想用自己的针灸手艺守护村民的健康。在他的影响下,孙子邱守宇也成为一名医生。
从26岁开始从医以来,邱井山坚持苦心钻研医术,尤其在中医针灸方面下了苦功。他向资深医师、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工作中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处理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更是得心应手,从而成为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虽然已到古稀之年,可是他仍然坚持刻苦钻研。
在从医的前30年里,他为患者针灸都是免费的。后来村民们的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觉得来看病不给钱心里过意不去,就都主动掏诊费。“医者仁心,不能计较个人得失。”邱井山始终把村民们的病痛放在心上,每次村里有人病了,不论白天黑夜,他都会热情接待,如有需要还会上门诊疗,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去专科医院就医。
多年来,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是邱井山重点关注的对象。只要他们有个头疼脑热,邱井山常会主动上门,送医送药。在他小小的卫生室里,挂满了患者们送来的锦旗和牌匾。
老骥伏枥,他用执着和坚持呵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面对群众的认可和赞赏,邱井山说:“我是大夫,治病救人是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