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坚持人民至上,“敢于斗争”坚定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不是一个利益型政党,而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开拓者,两者在人民性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必须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斗争中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斗争智慧和斗争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非凡智慧和磅礴力量。
坚持自信自立,“敢于斗争”坚持原则。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百余年前的时代之问,早已经有了最响亮的回答。在自信自立的斗争中,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自信自立的斗争中,开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美好图景。
坚持守正创新,“敢于斗争”把准方向。我们要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马克思指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我们要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只有知道守什么正,才能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坚定地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地位、否定党的全面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切错误言论和行为作斗争;只有知道创什么新,才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正确方向。
坚持胸怀天下,“敢于斗争”开创格局。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科学理论思维,就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核心能力;拥有胸怀天下的情怀,就拥有了服务人类、造福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国人民是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伟大政党。这个伟大使命是光荣的,也是充满艰辛的,因为光荣所以要满怀信心,因为艰辛所以要鼓足勇气,这条道路注定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所以坚持胸怀天下,才能在斗争中开创格局,海纳百川,才能在斗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互鉴共赢。
“敢于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敢于斗争是中华文明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法宝,敢于斗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源泉。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中,敢于斗争是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正确回答的永恒法则;在不断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过程中,敢于斗争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不变法则。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信念、同心同德,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