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电商经济带火了电商代运营行业,一些个人和商家看到其中蕴藏的商机,竞相跑步入场。然而,这一新业态高光背后也“暗流涌动”。近期,一些网红代运营就接连暴雷,很多卖家被“收韭菜”。这一现象不禁让人唏嘘:电商代运营,想说爱你不容易!
电商代运营,顾名思义,就是代表商家或品牌进行电商平台店铺运营的一种服务模式。代运营商家利用团队、资源、经验等优势,弥补了一些互联网经济投资者,尤其是小微投资者在资源、时间、精力、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给他们引流量、拉订单,帮他们的网店、自媒体账号“起死回生”,搞活经营、增加业绩、提升影响力。同时,代运营商家也能依托服务费积蓄自身发展的能量,拓展市场空间。从理论上讲,代运营连接的是各取所需的双赢生意。
然而,随着这个行业的高速发展,某些商家却动起了歪心思,让行业发展变了味儿。有的披着电商代运营的外衣,渲染夸大代运营公司的作用,本末倒置,将代运营公司变为非法敛财的手段。有的忽悠委托方,随意违约,不能完成合同设定的运营目标,甚至诈骗委托方。还有的刻意模糊运营服务标准,减轻己方责任,加重委托方责任,限制委托方权利,随意解释服务合同。
整治代运营行业的各种乱象,让新业态能有新发展,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应联合网络平台,全面排查代运营服务合同和相关代运营行为,看是否有霸王条款、虚假宣传、刷单炒信等违法侵权内容,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调查属实的合同违法行为、营销违法行为乃至诈骗犯罪行为,依法查处打击。
在此基础上,曝光违法案件,有针对性地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网店开办者、自媒体账号注册者擦亮眼睛,理性谨慎选择“托管”服务,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给代运营服务的委托方打好维权“预防针”。
当然,治理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蓬勃发展的电商经济离不开电商代运营等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共同发展,电商代运营行业只有建立一个准入有门槛、服务有标准、管理有规范的健康生态,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