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南宝通
“这是前两年的照片,一对比,你就知道俺村变化有多大。”郑俊法熟练调出图库,展示起手机里的“老照片”。
泥泞崎岖的村路、堆满垃圾的街角、简陋的门头和砖房……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图片,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街道平坦宽阔、村貌干净整洁、党群服务中心设施齐全的刘秀才村,以前是这般模样。
“这两年,俺村不光村容村貌大变样,村风也越来越文明,这些转变,都离不开村规民约的制定与推行。”郑俊法娓娓道来。
郑俊法是南皮县刘八里镇刘秀才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前,刘秀才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后进村。
“俺村经济条件其实不差,全村1635人,除了开厂子的,就是打工上班的,家家日子过得挺富裕。”虽然钱袋子鼓了,但村里基础差、垃圾多,就连村情也不太稳定,闹矛盾的户家不少。
2021年上任后,郑俊法没少思考,怎么才能改变村情,变后进为先进?
“为村民办事儿,先让大伙儿看到村‘两委’的决心和能力。”在郑俊法的带领下,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决定先从村规民约的修订上下手。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村规民约,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禁止的,行事有规可依,在化解矛盾纠纷、破除陈规陋习、优化社会风气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制定村规民约时,刘秀才村“两委”着意在移风易俗、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立规矩”。“这些内容没有模仿别人,都是根据俺村实际制定的,其中,大伙儿最认可红白事简办。”
原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年刘秀才村大操大办红白事的不少。“办个白事,花钱不少,但是好多钱其实没用在老人身上,都是吃了喝了,铺张浪费严重。户门大的,远点的关系都给扯孝,光孝布就得用掉四五匹。酒席要摆上七八十桌,一场白事下来,用酒100多箱、用烟40多条。”
经过实地调查、走访,村“两委”摸准了大伙儿的心思。“很多人不希望这样,可是又好面子,怕被人说闲话。”为此,将红白事简办、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后,他们大刀阔斧改革起来——除事主至亲,其他人不穿白孝,操办时长由3天缩短为2天,办事期间不能饮酒,用烟最多不超过8条,由村“两委”提供音响播放哀乐,取消歌舞表演等。
通过白事简办、移风易俗,原来每场三四万元的花费被降至1万元,大大减轻了村民们的负担。简办白事不光省了钱,还能得积分,在村里每年举办的道德评议会上,有机会被推荐为典型模范。
通过道德评议会培树典型,也是刘秀才村涵养文明村风的另一重要举措。
将自家庭院收拾得整洁干净、宽敞漂亮,可以荣获“美丽庭院”称号;关键时刻积极冲到一线,志愿服务村中的大事小情,能获评为“最美志愿者”;孝老敬亲、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可被推选为“好儿媳”……为了激发村民们的参与热情,培树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示范性强的典型代表,刘秀才村“两委”在50多个领域设置了文明先进称号。
通过规范行为累计积分,村民年底可获得所在小组推荐,通过道德评议会审议后,即有机会为自家争得一块儿光荣牌。如有行为违反任意一条村规民约,则失去参评资格。
“现在俺村不比谁家有钱,只比谁家门上的光荣牌多。外村人到俺村娶媳妇、嫁闺女,先看这户人家门上的牌子多不多。”通过道德评议会讨论、宣讲身边的文明家庭和好人好事,刘秀才村崇榜样、学榜样、当榜样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如今,当年的“落后生”已华丽蝶变,这个干净整洁、文明守礼、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还要在发展中,为村民们创造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