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6日
第07版:07

姜梦麟:田园生活 诗意花开

本报记者 齐斐斐

恬静、闲适、清爽、豁达,在姜梦麟的田园里,有葳蕤的花草、累累的硕果、蛐蛐的鸣叫;有阳光里临水折射的虹,有月光下仰望星空的白发翁。这里有诗有文,有记录生活的千言万语,有感悟生命的通透之言。

74岁的姜梦麟是黄骅市旧城镇大马闸口村人,几十年,在与自然、与天地的对话中,耕读诗书,沉浸其中,打造了自己的诗书桃花源。

读书是生活的需要

笑语盈盈,姜梦麟话语缓缓。

他是1966届初中毕业生,同许许多多的共和国同龄人一样,读书是从读小人书开始的,慢慢地随着年龄和学龄的增长,开始迷恋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逐渐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像日常生活中吃饭喝水一样成了一种需要。

姜梦麟初中毕业,曾经当过民办教师,后因“文革”的原因,一直务农。在刚刚务农那几年里,看着自己的同班同学们有的被保送上了大学,有的当兵穿上军装进了军营,有的被招工进厂当了工人,而自己只能整日与黄土为伴,他没有丧气、难过。劳动之余,饭后,睡前,只要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他都会拿着一本书、一份杂志或一张报纸看。“文革”结束后,虽然恢复了高考,但因社会、家庭等原因,他不得不放弃了求学深造的机会。

诗意的沃野开出了花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在姜梦麟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他的诗意人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有诗书相伴,姜梦麟家里的小院、村头、池畔、田间、垄上、陌旁,他在朴素的自然中寻找到了很多诗意的美好。

当迎着满天的朝霞,踏着清晨的露水,踩着陌上的野花,行走在春日的原野上时;当手拿一把铁锨,踩着满地的积水,伴随着远近的蛙鼓蝉鸣,漫步在夏日雨后的平原上时;当扛着一把锄头,披一身新月,在雾气氤氲的晚风里,吟诵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行走在绿草葳蕤的乡间小路上时;当在炊烟袅袅的村头,在鸡鸣犬吠的叫声里,在池塘边的柳树下,洗净了满身的汗水时;当手拿一把钢镰,含笑在大洼的秋风里,收割成熟的庄稼,看到那受惊的蝈蝈、蚂蚱、野兔在野地里蹦跳和逃窜时;当在星光满天的夏夜,坐在街头的草苫上,和父老兄弟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倾听或述说着那些古老的往事和新鲜的趣闻时;当在秋天的黄昏里,坐着慢悠悠的牛车,沐浴着和煦的晚风,和几个乡邻说说笑笑地行走在从大洼归家的途中时……他常常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呼喊:生在农家,长在农村,真好!

而所有诗意的愉悦和感受,都是因为大量阅读诗书,开阔了他的内心视野,陶冶了他的修养情操,进而充实、丰富了日常的生活空间。

诗集获评省优秀著作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继续赏读诗词和名家的小说、散文外,描写古今人物传记的书籍、回顾历史事件的书籍及记述家乡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文物遗址的志书成了姜梦麟的主要阅读书目。

读的书多了,就有了想动笔写一写的愿望。其实在中学读书时,他就有个作家梦。但直到年近花甲,有了空闲的时间,才写了不少黄骅历史遗址、民间传说、风俗人文等方面的多篇文章,有的发表在报刊上。闲暇之时,他最投入的还是写诗填词,先后出版了《田园的眷恋》《乡土的情节》《诗农闲韵》和《乡梦依依》四本专集,其中《诗农闲韵》被评选为“河北诗词三十年优秀著作”。

“闲用诗文记旧年,若茶往事润心田。潇潇暮雨瓜棚下,淡淡秋霜豆架前。庭院春深飞紫燕,柳塘夏晚唱苍蝉。案头封笔新书日,梦里栖身笑故园。”多年来,读书写作成了老人生活里自然而然的习惯。“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他因为阅读诗书而疏远了名利,以读书、敲诗、写文、种花草、恋田园,让自己的人生路充满了快乐和惬意。

2023-08-16 本报记者 齐斐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1208.html 1 姜梦麟:田园生活 诗意花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