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杰
走进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高寨镇张留舍村的俊秀玩具厂,缝制、充棉、打包、装车……各环节的工人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玩具样品间,记者看到形色各异的宠物玩具铺满一整面墙。厂长刘俊秀说,这些都是她们目前在做的产品,客户都是从这里选样订货。
今年55岁的刘俊秀,是高寨镇有名的“致富带头人”,2021年被评为“河北省最美农民工”。从事毛绒玩具生意20多年来,不管企业遇到多大的难处,她都不愿意亏了工人。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帮助就业困难村民解决就业难题,至今已帮助2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20多年前,刘俊秀到天津一家毛绒玩具厂打工,发现了“代加工”蕴含的商机。2000年起,她把一些活儿领回村里,开设了一个小加工点。随后,她成功与一家韩企达成合作,几年来,订单稳定。2008年,受席卷全球的次贷金融危机影响,刘俊秀一直合作的那家韩企破产了。尽管她四处奔波,可是38万元的货款仅拿回2万元。她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堵窟窿”,仍欠了村民20多万元工资,玩具厂也被迫关门了。
刘俊秀没有放弃,她四处跑资金、找销路、谈订单,她觉得自己有经验和技术,怎么也要想办法把欠大伙的钱还上。她辗转找到一家宠物玩具厂,可老板信不过她,还把她推到下游的一个代加工厂。“代加工厂的活儿不好干、利润还低,可当时没别的辙,只能硬着头皮干。”刘俊秀说,好在最后及时交货,厂家也对产品的精细做工非常认可。自此,她转行做起宠物玩具,并陆续拿到一系列订单,产品远销欧美。仅两年时间,刘俊秀就还清了欠工人的20余万元工资。
后来,刘俊秀决定扩大规模,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有了资金支持,她开始“招兵买马”。除了在本村广招工人外,还在外村下放加工点。此外,她延长产业链,从设计、下料、生产制作再到运输销售,一条龙的用心服务让客户十分满意。
俊秀玩具厂的女工,大多是本村或邻村的家庭妇女,其中不乏身体不好或上岁数的老人,刘俊秀对她们格外照顾。“邻村有个92岁的老太太把活领回家,每天坐在家里缝毛球,一天能挣三四十块。”刘俊秀说。正在忙着给毛绒玩具翻皮的庞伟华在玩具厂工作了三年,因为患有先天性疾病,她只有左手能活动。“上别处打工没人收,在这慢慢干着比之前熟练多了,收入也比之前多了些。”庞伟华笑着说。
如今,俊秀玩具厂有职工40余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17人,被县扶贫办和人社局评定为“就业帮扶车间”。此外,俊秀玩具厂外有加工点近30个,辐射渤海新区黄骅市、孟村、海兴、盐山、南皮、山东庆云等地。“最近我干起了老本行,做宠物玩具的同时又加上儿童毛绒玩具的生产,少不了要招收和培训工人。”刘俊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