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8日
第05版:05

那个“躺着义务教课”的老师走了—

王硕:张华绿色家园第八位捐遗者

本报记者 杨金丽

王硕曾以“躺着义务教课”的善举感动全国 苑立伟 摄

8月12日6点,任丘市华北油田综合八处油建二社区一栋普通的楼房内,37岁的王硕静静睡去,再没醒来。他的身边,放着生前最爱读的英语字典和一个小熊玩偶。

这个一出生就患有“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始终与轮椅做伴的青年,不仅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取得了大学学历,还以躺着义务教课的生命姿态,感动了无数人。

大雨滂沱中,张华绿色家园会长文革拄着双拐来了,家园的其他会员也来了。静静守护中,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陪他最后一程。

下午2点,雨过天晴。河北医科大学接收遗体的车辆来了。他的父母和朋友们强忍悲伤,亲自护送他的遗体被抬上捐遗车。

作为张华绿色家园会员,他是家园的第八位遗体捐献者。他的生命充满病痛,却始终报之以歌。

轮椅男孩一身阳光

第一次见到王硕,还是2006年。那年冬天,张华绿色家园举办第二届残疾人联谊会。人群中,那个披着一身阳光的轮椅男孩儿,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他的脸上没有病痛的影子,笑容干净而温暖,自带一股书卷气。他寡言安静的样子,有一种超出年龄的定力。那一年,他20岁。

王硕患的是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疾病与生俱来,除了双手,全身其他肢体都难以活动,行动全靠父母帮助。7岁之前的他,在父母的陪伴下,辗转在四处求医的路上。

他天资聪颖,在父母的教导下,几个月就学会了小学一年级的全部课程。尽管身体条件不允许,他的爸爸还是找到学校说明情况。校长感动了,破格让他直接升入二年级。

仅用7年时间,王硕就学完了从小学到初中9年的课程,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五年级时,爸爸因为长年抱他上下楼落下了严重的腰伤。因心疼父亲,他还曾一度在家自学。

他的中考成绩也非常优异,但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自学完成高中学业。学完高中课程后,他又报考了河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自学考试。2006年采访时,他刚刚拿到大学毕业证。

王硕的父母非常了不起。在他们的教育下,疾病缠身的王硕坚强、自信、乐观。他心地纯良,没有纤尘俗念;心怀感恩,记得父母、师生们的每一个温暖、有爱的瞬间。他最想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英语专长回报社会。

在这次联谊会上,他对张华绿色家园会长文革说:“我想无偿教残疾朋友们学英语,可以吗?”

“一不小心”就是17年

在张华绿色家园和父母的支持下,2006年底,王硕英语工作室成立了。首先来学英语的,是几名残疾朋友。之后,王硕又把义务授课的范围扩大到贫困和残疾学生。

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这么做是要回报社会、追求自身价值。

开始几年,王硕还能坐起来给学生讲课,后来坐不住了,只能躺着讲课。父母多次劝他放弃,可他不同意,坚持这么做。

2016年11月,记者再次采访王硕。他依然是阳光而纯净的笑容,就像10年前一样。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王硕是怎样躺着教课的:他仰卧在床上,束着腰带,没有拿书,所有的内容熟稔于心。床边围绕着几个学生。学生们会根据课本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稍一沉思,就会给出答案。旁边放着一杯水,插了一根吸管。王硕如果讲得口干了,就吸口水润润嗓子。

学生们都很喜欢他。每次辅导前,他总是先讲一段有趣的故事,他说这叫“打开耳朵”。他辅导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有,辅导英语的同时,他还能辅导小学到初中的数学和物理。他笑着说:“这一点我比爸爸还强。爸爸只会教初中英语,而我是全科老师!”还说,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做就是10年。

那一年,王硕的故事通过媒体的报道感动了全国。

之后的岁月里,王硕依然坚持用义务授课的方式奉献社会。2006年“一不小心”作出的决定,到今年已是17年。

捐献遗体延续生命

王硕和张华绿色家园会长文革很贴心,一直叫她“文妈妈”。文革说,王硕是个特别想奉献的孩子,曾和她谈过很多想法。得知家园和保定涞源大山深处希望小学的贫困学生们结成帮扶对子后,他曾想通过手机视频或语音聊天的方式,给孩子们义务补习英语。还曾计划着把自己的英语授课录制成音频,无偿分享给更多的人。

他曾说:“文妈妈,别人说我异想天开,但我真的很想这么做。您能帮我吗?”

文革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但后来因种种原因都没有实现。说起这些,文革有一份遗憾。

王硕的身体每况愈下,生命的最后阶段,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声音很低很低,几不可闻。

在张华绿色家园,会长文革和20多名会员一起,已经作出了捐献遗体的公证。其中,7名会员去世后完成了遗体捐献。文革说,有好几次,她想和王硕以及他的父母谈谈有关捐献遗体的事情,但话到嘴边又咽下:“王硕在我眼里还是孩子,我总期待着他能长长久久。”

8月12日清晨,接到王硕去世的消息后,文革和家园的会员们马上赶了过去。

王硕的父母主动提起了捐献遗体的事情。他们说,王硕从小饱受病痛之苦,经历这么多,全家已经看淡生死。王硕确诊不久就被医生宣判了死刑,却顽强地活到了37岁。“捐献遗体就能让医生更彻底地了解这个病,治愈这个病的希望就能多一点。把遗体捐献给医疗科研,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文革非常感动,她说:“我相信王硕在天有灵,也会欣然同意的。”

当天下午2点,河北医科大学接收捐献遗体的车辆到达任丘。简单的告别仪式后,王硕的遗体被送上了捐遗车。

河北医科大学的工作人员为王硕父母颁发了两个证书,在《遗体接受证明书》上,有这样的文字:“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完成王硕生前的意愿。诚挚地感谢您自愿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教学事业,您的大爱善举造福社会、荫泽后人,您的崇高境界和博大胸怀将被万世铭记!”

8月13日,张华绿色家园在“文明祭祀云平台”上为王硕设立了纪念馆,很多人来此表达哀思和怀念。得知王硕以捐献遗体的形式告别这个世界后,大家都对这位捐遗英雄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2023-08-18 本报记者 杨金丽 那个“躺着义务教课”的老师走了—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1440.html 1 王硕:张华绿色家园第八位捐遗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