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8日
第05版:05

张树桢烈士纪念碑 落成于南口战役纪念馆

本报记者 齐斐斐 本报通讯员 张春杰

8月8日,张家口市怀来县瑞云观乡横岭村,崇山峻岭,绿涛延绵。南口战役纪念馆开馆暨张树桢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在这里举行。

这里是著名的南口战役发生地,也是河间籍烈士张树桢的牺牲地和长眠之所。多年来,寻访烈士遗迹的志愿者和烈士亲友们一直在追寻着烈士的足迹。

血洒黄楼洼

在北京市延庆西南方向,怀来与昌平交界处,有一海拔1439米的长城烽火台,名黄楼洼。黄楼洼西南有一山地名叫“张树桢高地”。

张树桢是河间市南留路人。1937年8月,南口战役爆发,张树桢带领晋军416团到达怀来,收到国民党第13军军长汤恩伯的骡子圈阵地失守及怀来受到威胁的危急战况,增援怀来以东的汤部第4师左侧阵地,阻止日军的进攻,使怀来一时慌乱的形势得以安定。在850高地激战中,他身先士卒、率部冲向敌人阵地,身中数弹,为国捐躯。

据《血战长城内外》记载:张树桢治军勤勉,以少将军衔任团长。200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其亲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5年8月24日,张树桢入选“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据亲属介绍,张树桢在南口战役战前动员讲话中说:“我们军人的天职是保卫国土,我们神圣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失掉的一定要拼命把它夺回来,不成功,便成仁。”据其夫人说,他牺牲后,其坐骑跑回营房,口避水、草数日,最终追随主人而去。烈士的长女婿也在南口战役中同岳父一样血洒疆场。

追寻烈士足迹

怀来县南口战役纪念馆位于横岭村关公庙,通过历史影像与文字介绍,还原了南口战役的历史。展柜内陈列有炮弹碎片、手榴弹残片、汉阳造子弹夹、日本炮弹皮等实物,均由南口战役纪念馆荣誉馆长杨国庆捐赠。

60岁的杨国庆是北京昌平人,2005年,在一次爬长城时,他发现城墙上的众多弹孔,经询问当地老人得知了曾经在这里发生的那场血战。出于探寻的兴趣,杨国庆开启了寻找烈士足迹之路。

这一走就是18年。

18年来,他走山路、探丛林、寻访见证者,踏遍了数十座大山,寻得了3000余件战争遗物,妥善收藏。随着对南口战役的深入了解,加之看到流落于山间的英雄遗骸,他多次感动得泪流满面。当初的兴趣变为责任,2012年,他开始为烈士立碑,联络烈士亲属。

杨国庆介绍,张树桢烈士牺牲后,因战事激烈,烈士遗体就地掩埋于牺牲地附近。多年来受路途遥远、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等因素影响,其后人、亲属始终无从知晓烈士牺牲的细节及埋骨地。直到近些年,烈士殉国事迹逐渐被《沧州日报》《河间县政协文史资料》等媒体部门发掘,烈士的英勇事迹逐渐浮出水面。

2016年,他和张树桢烈士的孙子张治平取得联系。

河间张春杰是张树桢烈士的同族。据他介绍,张树桢生前受家庭影响、国学浸润,爱好诗文、书法。牺牲前曾在绢帛上书写李白的诗作《将进酒》,并保存至20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被毁。

立碑传承纪念

2021年,《沧州日报》刊发了《北京有一个河间人命名的地名——“张树桢高地”》,文中提到张春杰多年搜集宣介烈士事迹。杨国庆看到此文后,随即联系张春杰。今年3月20日,杨国庆来到河间,交流挖掘烈士故事。4月21日,沧州、河间、天津三地烈士后人亲属驱车来到横岭村,实地瞻仰先辈殉国战场,相约在南口战役爆发月敬立张树桢烈士纪念碑。

8月8日,南口战役纪念馆开馆暨张树桢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在怀来县瑞云观乡横岭村举行。河间市政协副主席宋增发、河间市政协秘书长贾学礼、冀中革命纪念馆馆长于金盼参加了仪式并致贺词、献书法作品,为纪念碑揭碑、敬献挽联。京、津、沧州、河间四地的烈士后人亲属在纪念碑前献花、鞠躬、合影,参观纪念馆、感怀先辈事迹,并捐款1万元。远在广州的烈士嫡孙张治平也发来视频致辞,并作祭文、词作各一首,以示纪念。

“国殇怀来忠魂树,丰碑横岭颂魄桢。”人们大声吟诵着这副由张春杰拟联、贾学礼书写的挽联,崇敬之情激荡于心。

2023-08-18 本报记者 齐斐斐 本报通讯员 张春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1442.html 1 张树桢烈士纪念碑 落成于南口战役纪念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