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9日
第03版:03

泊头张德周:

20年搜集抗战历史 撰写发表纪实文学

李智力 张志宇

“1941年4月11日,冀中军区两千多名八路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在我的家乡镌刻了一座丰碑。他们用简陋的武器装备,全歼日寇一支精锐部队。”日前,泊头市齐桥镇小炉村村民张德周说,为了将这段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他用了20年的时间去挖掘,撰写了1.2万余字的纪实文学《截击千发弹》,要让这段历史流传后世,被人们记住。

张德周今年55岁,年轻时当过兵,喜欢研究历史。退伍后,他被分配到当地一家银行工作。小时候,张德周常听家里的老人嘱咐:“可不能随便往撞顶子跑,那里打过仗,死了好几百人。”这句话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长大后,张德周才知道,原来在抗战时期,冀中八分区23团在当时交河县大队的配合下,在小炉村全歼了一支日军精锐部队,当时这支部队正从河间赶往泊头。自那时起,他便对这场战斗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2年,张德周找村里老人问当时的情景,老人告诉他,那伙鬼子乘汽车,在小炉村西和八路军接上火后,换骑自行车,把八路军追到撞顶子大土岗,没想到被埋伏在那里的八路军一顿排子枪给打趴下不少。鬼子再想往撞顶子外突围,已经晚了……

精彩的抗战故事让张德周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投入。

“指挥战斗的是谁?”

“反正都是从河间赶过来的八路军大官。”

“八路军有多少人?”

“多了去啦。在咱村里吃饭时,一顿吃掉了咱村三花筐窝头。东边大炉村也用牲口驮来好几筐窝头,也一顿给吃光了。”

“八路军人人都有枪吗?”

“有的有,有的背一把大刀,具体的也记不太清楚。”

老人们又向张德周推荐了一位绰号叫“大喊”的老兵。“‘大喊’是县大队队员,参加了这场战斗,你可以问问他。”

“大喊”嗓门高,张德周去找他问这些事,他扯着嗓子跟张德周讲了个大概。“要细问这些事儿,还得去查交河县抗战史,最好到河间以东的村子去问问。”“大喊”说。

有了线索,每逢假期,他便骑上自行车,去献县、泊头、河间等地询问探访。就这样,断断续续走访了20年,走访过程很艰难,但也遇到不少暖心事,让他有更多动力,坚持走下去。

“一年冬天,我骑车去献县,经过垒头,上河堤时,用力过猛,车链子断了。我推着自行车徒步走了3公里,来到高垒头村南,向一位王姓老太太求援。王老太太把我领到家里,招呼丈夫拿工具给我修自行车。得知我此行的目的后,夫妇俩把我拽进里屋,一定让我吃了午饭再走。”张德周回忆,那天,老太太炒了一盘花生,还做了一盘大葱炒鸡蛋。临走时,张德周要给饭费,老人的一句话让他倍感温暖:“你千方百计搜集八路军的资料,要把英雄的事迹发扬光大,你说我能要你饭钱吗?”

经多年走访记录,多方考证历史资料,2021年底,张德周撰写的1.2万余字的纪实文学《截击千发弹》终于在中国作家网发表。去年8月,参战主官的亲属将作品转发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军史办,得到该部队充分认可。

张德周说:“20年来,我一直记挂着这件事,纪实文学得到部队认可,算是实现了我一个心愿。能亲手记录这段历史,勉励后人,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

2023-08-19 泊头张德周: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1591.html 1 20年搜集抗战历史 撰写发表纪实文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