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其征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彭锦帅 李建欣
8月21日上午,下着雨,献县临河乡李三角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文明和村民刘金青,一起把从乡里申请的10台水泵拉到村里。“村里有部分温室大棚进水了,现在必须马上抽出来,降低大棚内土壤湿度,尽量别影响下面的栽种计划。”李文明说。
李三角村位于临河乡西北位置,共有238户,743人,距离滹沱河北大堤仅有1.5公里,在大堤北面和南面均有村民居住。村里总共有50多个温室大棚,其中,有16座温室大棚在滹沱河北大堤堤南。随着洪水渐渐退去,虽然大棚周边没有了积水,但棚内的积水需要马上排出去。
刘金青家就有3个温室大棚位于堤南。“之前,俺就和李书记说了大棚排水的情况,但当时洪水还没完全退去,也不适合下水泵。”刘金青说,“不过李书记说了,只要能排水了,马上就把水泵弄来。”
20日,刘金青再次来到大棚,发现棚内可以下泵了。“大棚这么长时间被水泡着,我担心塌了,就先找了1个水泵试试行不行。”发现抽水可行后,他马上和李文明联系,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幕。次日下午,10台水泵就到了大棚。“现在只要泵一停,大棚就返水,李书记让我多上几台,抓紧排水。” 刘金青说。
自7月31日以来,李文明和村“两委”干部就一直坚守在防汛一线,转移群众、巡堤守堤,排查安全隐患,每天忙得几乎脚不沾地。“7月31日凌晨5点接到转移群众通知时,我们马上动员,在县法院的帮助下,次日9时就全部转移完毕。”李文明介绍说,70多岁的村民刘栓印喂养了10多头牛,因担心牛群无法安置不愿转移,在村干部和法院干警们的耐心劝说和热心帮助下,将牛群转移到了安全区域,并协助老人安置妥当。随着洪水退去,李文明又帮着老人及时把牛转移了回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越在关键时刻,越在危难关头,党组织就越得冲在前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为百姓服务,多为百姓着想。下一步,我将带领村‘两委’班子和村内党员,及时了解村民受灾情况,多为他们解忧解难。”李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