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逆流而上
洪灾过后,河北涿州的生产生活正在逐渐恢复。虽然从涿州救援回来已有一些时日,但杨春雷依然牵挂着那里的人和事。
7月31日,他刚到唐山准备工作。8月1日,涿州因强降雨出现洪灾险情。“我当时像热锅上的蚂蚁,早就坐不住了。”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救人更紧急的。
出发前,杨春雷辞了工作,召集完队员后,连夜疾驰,从唐山绕道北京又回到泊头,一路查看着洪水形势,做好预判。
8月2日,曙光救援队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紧急赶赴涿州灾区。“我们参加过2021年河南救灾,有救援经验。”杨春雷说,救援队到达后,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深入受困群众所在的村庄、小区、工厂等点位,逐楼逐户排查搜救。
水流湍急,杨春雷亲自做操舟手,两条船同行,对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和救助。
8月6日,泊头市曙光救援队完成搜救转移的任务后,又迅速投入到消杀工作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能为灾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感到很欣慰。”仅3天,他们就消杀清淤了2万多平方米。
每次救援全力以赴
这样全力以赴的救援,杨春雷参加过不止一次。
“我奶奶就经常做好事,我从小就受她的影响。”杨春雷说,那时候,邻居们谁有事,奶奶都会帮忙。耳濡目染下,杨春雷也是个热心肠,生活中助人的小事数不胜数。那一年,杨春雷10岁,村里有个小孩落水,见状,他毫不犹豫地去救援,年幼的他在水里憋着气,将孩子托举上岸。
助人的想法在心底慢慢滋长,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更多的人。2022年6月,泊头市曙光救援队成立,前身是泊头爱卡救援队,无偿提供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故的免费救灾、车辆救援、辅助公安以及消防应急保障。同时开展减灾救灾知识的宣传推广、救援技能培训等救援服务。那时,他的队里流传着一句话:“无兄弟,不越野。”意思是,不论你身在何处,遭遇何种险境,一个电话打过来,队员们会义无反顾地去奔赴救援。
2021年河南发生水灾,杨春雷组织队员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浚县开展救援期间,一艘物资船陷入激流漩涡,他冒险下水,逆流行走,将救援绳系到树干上,引导群众上岸。历经两个小时,八名群众和物资全部获救。救援过程中,船被石头划破,他连夜去天津自费买了条船,将尽量多的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保证了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为河南救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一路同行共克时艰
在救援的这条路上,杨春雷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救援队伍也从最初十几人发展到100多人。他们虽来自各行各业、身份不同,但都有一颗公益爱心。
38岁的耿宝峰是“感动泊头”十大人物,还曾获得过第十四届“沧州好人”代表提名奖,他是一起“持刀行凶案”的见义勇为者,也是困难家庭多次捐款奉献爱心者。2021年河南水灾,他和朋友募集捐款,为灾区送去价值近5万元的货车物资。作为曙光救援队的一员,这次来涿州,耿宝峰说:“我们就是来干活的,实实在在地想出份力!”
37岁的史国红是交河镇李屯村党支部副书记,在加入救援队之前,曾去山区献过爱心、帮助过困难户、救助过车辆……涿州救援,他第一时间响应,作为泊头市曙光救援队第一梯队人员前往。洪水中,他将刚出生7天的婴儿小心翼翼呵护在怀里,把母子二人平安带到安全地带。
一位老人在水中被杂物划伤,鲜血直流,队员们将他接到冲锋舟上,安全转移;他们的冲锋舟载人能力有限,不能超过7个人,看到待转移人员,救援队员纷纷跳进水里,让出生命通道……
灾难面前,共克时艰。爱的“双向奔赴”,让城市温情满满。“不惧艰险,逆行守护;感恩救援,送别英雄”“涿州恩人,一路平安”……11日下午,杨春雷和队员撤离时,街边群众拉起横幅、喊着口号,含泪送别。一些群众拿着自家吃的喝的递给车里曾经帮助过他们的英雄。
“看着涿州重燃‘烟火气’,感觉付出的一切都值得!”涿州之行,救援队携带3条冲锋舟,回来时只剩完整的1条;14部手持电台,进水损毁了10台。“为节省开支,船上的补丁,都是我自学补的!”
在泊头市应急管理局的一间仓库中,记者见到了曙光救援队的设备与储备物资。而这些物资除了杨春雷和队员捐款所买,还有社会爱心人士及企业捐赠所得。杨春雷精心打理并积攒着装备,当群众需要时,随时准备再出发。
8月20日下午,大雨突至,杨春雷没有改变计划,开上越野车,奔赴目的地。仅有初中文化的他,要去参加为期5天的应急救护师资初训班。
“以前只有‘勇’,现在认识到,带好一支队伍,不仅要‘勇’,还要有‘谋’。”43岁的杨春雷是泊头市曙光救援队队长,自从队伍成立以来,他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先后两次前往石家庄学习指挥员课程。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还带领队伍学习掌握了潜水、地震破拆、车辆救援、野外生存、急救等多项救援技能,在一次次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并不断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