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3日
第02版:02

用相机见证古运河展新颜

——访摄影作品《璀璨狮城》作者陈秀峰

本报记者 尹君伊

编者按 日前,我市组织了“我的家园 大美沧州”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一幅幅摄影作品,反映着沧州的秀美风光,展现了沧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融合发展的新风貌。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我的家园 大美沧州’优秀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作品拍摄背后的故事,折射出沧州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新变化、新成效。敬请关注。

静谧如梦境般的蓝调背景下,蜿蜒大运河穿城而过,运河畔金珠成线、流光溢彩,四衢八街、川流不息。在《我的家园 大美沧州》摄影大赛中,一幅名为《璀璨狮城》的摄影作品,全景展示了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暮色降临、华灯初上时分的壮美景色,获得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

照片的作者是沧州市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秀峰。从2020年开始,市女摄影家协会就把视角对准大运河,历时两年行走大运河,足迹遍及大运河沧州段的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县、运河区、新华区、青县等地。“沧州因河而美、因河而兴。”陈秀峰说,在行走拍摄的过程中,她见证了大运河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深入了解了大运河文化。为了能够更好展现运河风貌,57岁时陈秀峰还学习了航拍技术并考取了相关资格证书。

大运河堤顶路及绿色生态廊道实现全线贯通;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重现三楼鼎立风采;百狮园、运河公园成为市民亲水休闲好去处;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再现“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盛景;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等将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近年来,我市坚持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运河已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和产业高地,流动的大运河文化正焕发出璀璨光彩。

这一系列的显著变化,为陈秀峰拍摄运河提供了更多的视角。“特别是相关部门对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原有照明和亮化设施全部进行改造提升后,打造出了‘运河似玉带,金珠成线;游船行千里,最忆沧州’的美好意境和夜游体验,我就一直想拍一张运河的灯光夜景图。”陈秀峰说,她经过无数次尝试后总结出,太阳落山后到天黑的一段短暂时光,天空逐渐由暖色调转变为冷色调,呈现静谧的蓝色,此时拍摄的照片蓝色饱和度较高,再等到灯光亮起的瞬间,是不可多得的摄影时机。

今年6月2日,陈秀峰在空气质量和风力都合适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拍摄了一组运河夜景图。“我当时拍摄的时间是20时05分,回家一看,图片上有些地点已经有些暗沉了,效果有些不理想。”6月4日,陈秀峰因为身体不舒服原本不准备拍摄了,但她查询天气情况发现,未来几天风力和空气质量都不理想。“要是不拍,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赶上合适的天气了。”想到这,陈秀峰克服身体不适,收拾好装备走出家门。

总结上一次的经验,陈秀峰这一次提前十多分钟把无人机升到指定位置,19时47分,她按下快门键。“这一次效果很满意,抓住了‘蓝色黄金时段’。”回家后,陈秀峰在后期制作中利用拼接技术,将多张照片合成一张图片。图片展现了大运河由南向北的“Ω”弯和“几”字弯,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等地标性建筑清晰可辨,灯光最为耀眼处正是我市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创办的运河市集,古城沧州繁荣兴盛的夜景一览无余,《璀璨狮城》也由此而生。

“大运河是沧州的母亲河,也是摄影师镜头中永恒的拍摄主题,运河两岸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陈秀峰说,她会继续用镜头讲好运河故事,用镜头讴歌家乡变化,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08-23 ——访摄影作品《璀璨狮城》作者陈秀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1864.html 1 用相机见证古运河展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