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焕光
时而进退连环、时而左右跳跃,疾速凌厉、势如破竹……位于市区文化大厦一楼的赛场上高手云集。
8月28日9时,2023首届国际苗刀联合会精英选拔赛刚一拉开帷幕,精彩的苗刀刀法就深深吸引了每一名现场观众的目光。
来自国际苗刀联合会北京、天津、上海、吉林、江苏、浙江、青海、中国香港等地分会的20多支代表队、近200名“刀客”会聚沧州,切磋技艺,传承弘扬中华苗刀文化。
五大比赛项目轮番上演
凌厉矫健沧州论“刀”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进兵器之一,起源于汉代环首刀类,民族英雄戚继光将日本人由唐刀改进成的日本刀,再次改进而成威力更强的一种刀,因形似禾苗而得名苗刀。
为迎接“首届国际苗刀交流大会”召开,选拔优秀苗刀武术人才,国际苗刀联合会特举办此次精英选拔赛。比赛共设置苗刀一路、苗刀二路、苗刀自选套路、传统拳术及器械、短兵对抗五大项目,并举行苗刀座谈交流活动。
比赛现场,选手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一招一式朴实严谨,一静一动大劈大砍,奇诈诡秘,人莫能测,在腾挪转移、身形变换中,将苗刀劈、砍、撩、挑、截、推、刺、剁、点、崩、挂、格、削、戳等技法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而横扫直刺的红缨枪、刚柔并济的功夫扇、翻飞生风的滚雷鞭、迅猛遒劲的八极拳等其他武术门类的表现,也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感受到沧州武术流派众多、博大厚重的风采。
交流切磋以武会友
苗刀文化远播海外
除了竞技,交流学习成了选手们口中的“关键词”。
刚刚比赛完下场的选手蔡保保,身姿挺拔、一脸英气,21岁的他特地从北京赶来参赛和学习。他向记者展示了手中银光闪烁的苗刀。他说,这把苗刀长1.35米左右,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并可单、双手交换使用,特别适合实战,辗转连击,刀随人转,杀伤力极大。
6岁的谷延骏则是全场年龄最小的选手。在妈妈的陪同下,候场的他一边观看比赛实况,一边模仿着场上选手的动作,大大的眼睛注视着场上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要领。尽管羞涩腼腆,但当拉开功架,一招一式却毫不含糊,观众纷纷用手机为他拍照。随着我市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和中小学武术教学活动的普及,武术文化的种子已深深种进了和谷延骏一样的少年儿童的心田。
来自苏州的参赛选手叶韬和他的队友则进行了苗刀对抗。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他在来沧的路上发了这样一则动态:“22岁,仗剑走天涯”,想当一名刀客行侠仗义的梦想可贵又可爱。他说,沧州苗刀有着很正宗的传承和独特技法,希望能通过切磋交流掌握更多苗刀技法的精髓。
同样抱着学习态度来到现场的,还有从香港专程赶来的王智杰。他是郭铁良老师在香港的弟子,正在培训他的孩子,并和爱好者开展交流,积极在香港传播苗刀文化。另外,大赛也引起国际武坛关注。国际苗刀联合会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分会的武术人士纷纷发来祝贺视频,并在海外通过网络密切关注大赛。
回首郭燕子传奇一生
办好大赛加强国际交流
国际苗刀联合会会长、沧州郭长生武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法人郭铁良,是这次大赛的组委会主任,67岁的他谦逊而热情。大赛间隙,他深情回忆起祖父、一代武术宗师郭长生和苗刀的渊源。他说,祖父从大运河畔的少年,到民国大总统曹锟的近身护卫,从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资深教习,到不为侵华日军做事的铮铮铁汉,传奇的一生留下了精彩的武学技法,因身手敏捷,人称“郭燕子”。老人家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光大的优良品质。祖父深得通臂拳苗刀大师刘玉春真传,在旧有苗刀一路的基础上,糅入通臂拳的步法、腰法,集前人之精华,创编了二路苗刀,开阔了苗刀的攻击面,提高了连击性,使苗刀在格斗中的威力大增。
郭铁良说,他最近正在创作30万字的长篇小说《燕子长生》,出版后还计划改编成影视剧。作为武术世家传承人,他要踏着先人的足迹,怀着敬畏之心,承前启后,发扬沧州武术尚义任侠、忠勇诚信的品格,把武术的东方智慧和健身宝典传播到世界各地。
当晚,精英选拔赛圆满收官。经过激烈拼搏和公开、公平、公正评选,100余名运动员获得优秀奖,57名运动员获特别优秀奖,38人入围精英运动员。这38名运动员将代表国际刀联参加今年11月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国际苗刀交流大会,向世界武坛展示中华苗刀的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