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尹君伊 通讯员汪丙权)9月1日12时,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渤海新区黄骅市的400多艘海洋渔船拔锚起航、乘风破浪,载着渔民的希望驶上丰收的航程。至此,长达4个月的黄渤海海域休渔期结束。
当天上午10时,在南排河中心渔港,一排排整修一新的渔船整装待发,颇为壮观。渔船上不少渔民在为开渔做最后的准备,有的在整理渔网、缆绳等捕捞工具,有的在调试机器,等待涨潮出海。
中午12时,随着水流变化,渔船有序出港,开始新一轮紧张的海上作业。据悉,伏季休渔政策已推行20多年,渤海海域休养生息效果明显,渔民们对当天开捕第一网充满信心。“这次出海,大家都做了充足准备,船的设备已全部准备好,吃的、用的,还有冰,也已准备就绪。”冀黄渔07685号船长李华建介绍,他的船属于流刺类渔船,共有7名船员,开船前就已仔细检查了船上的安全设施。
据了解,今年渤海湾伏季休渔期间,为加大近海渔业资源修复力度,我市积极组织增殖放流工作,向渤海湾投放中国对虾、梭鱼等水产苗种5888万尾。同时,休渔期间为严防渔船提前违规出海作业,渤海新区黄骅市渔政部门出动40名执法人员持续开展海上巡航,并对渔船捕鱼设备、资质、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避免渔船开捕后“带病”出港。“接下来,我们重点将转入海上巡航检查,进一步加强渔船动态监管,实时掌握渔船动向和船位,并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及时将气象信息通知到辖区内所有出海渔船,确保渔船安全生产。”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南排河渔政站工作人员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