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秋节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月饼已经陆续摆上了各大超市的货架。日前,工信部发布了《公开征求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到:粮食及其加工品、茶叶、月饼及粽子的包装层数不应超过三层。这样的规定,很及时、很必要。
过度包装是食品行业的一个“顽疾”,偏离了食品的本源,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月饼的消费季节性极强,消费者购买月饼,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过度豪华包装的月饼,价格比普通包装的要贵很多,甚至出现了天价月饼。这样的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助长了奢靡之风。因此,制定出台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引导企业不再把心思放在包装上,而是放在提升产品品质、花样和口味上,这才是食品行业的初衷和本源。
其实,不仅是月饼,很多食品的过度包装也一直被消费者所诟病。这次工信部意见中所说的限制过度包装的产品包括:粮食及其加工品、茶叶、月饼及粽子的包装层数不应超过三层。也就是说,不仅是月饼和粽子,对粮食及其加工品、茶叶等包装也要“瘦身”。新标准对于引导和限制企业过度包装,无疑会起到很好的约束效果。
遏制食品过度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必须落实到位。商家超市要自觉遵守新规,不引进销售过度包装的月饼等食品;执法机关要严格执行新标准,对包装不符合新标准的月饼,禁止在市场上销售,并对违反者予以相应处罚;广大消费者也应当自觉选择购买简约、适度包装的月饼,拒绝为过度和豪华包装“埋单”。
食品特别是月饼过度包装“伤人已久”,希望能借此新规,正本清源,不给过度包装生存的空间和土壤,让食品重新回归其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