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程 通讯员李瑾)日前,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自我市启动0至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项目以来,已完成初筛12.4万余例,预计年底前完成80%的0至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初筛工作,初步建立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网络,确保孤独症儿童早筛、早诊、早干预。
今年5月,我市启动0至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初筛服务,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的服务时间和频次,分别在1岁以内婴儿期3、6、8、12月龄时,1至3岁幼儿期18、24、30、36月龄时,学龄前期4、5、6岁时,为0至6岁的儿童提供11次心理行为发育初筛服务。到2023年底,90%以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将能完全承担儿童孤独症的初筛和复筛工作,实现0至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机构全覆盖。
目前,沧州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我市0至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项目诊断机构试点单位,承担着全市复筛异常儿童的诊断工作。对于初筛且复筛异常的儿童,将统一集中反馈至相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负责人介绍,对于确诊患儿,干预康复应该遵循早期、个性化、科学循证、家庭参与的原则,选择具有儿童孤独症干预康复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医教融合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会定期开展随访服务,原则上3岁以下每3个月一次,3岁以上每6个月一次。各级妇幼保健院将为辖区0至6岁儿童建立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电子健康档案。
此外,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将持续向社会公众和儿童家长普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孤独症相关科学知识,宣传筛查、诊断、干预措施,提高科学知识知晓率和及早期干预率,引导家长树立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切实解决相关患儿家庭的康复需求,更好地为全市孤独症儿童提供优质的筛查、诊断、康复干预、随访服务及规范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