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6日
第03版:03

走近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秦“半两”

沧州博物馆收藏的秦半两钱

半两钱诞生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圜钱的基础上改进铸造而成。钱文“半”是数词,“两”是重量单位,一两重二十四铢,半两是十二铢,约为7.8克。据文献记载,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颁布钱法,将货币的铸造权收归国家,规定半两钱为国家法定货币。“半两”钱诞生之初,和其他诸侯国使用的布币、刀币等形制各异的钱币一同流通。

战国时期,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状并不十分规矩,方孔并非在圆形正中位置,且有的方孔也不是标准的正方形,而略呈长方形,四边也并非直线。外轮廓圆形也有起伏凹凸,有的未经细致打磨。此外,钱币上字体间的架构和章法也没有统一样式,钱文较凸耸,笔画粗细不匀、高低不平。钱形也多为大钱,直径多在3厘米以上,重量或重或轻。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公元前210年,秦朝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规定“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半两钱,使其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秦兼天下,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秦朝的半两钱文相较于战国时期的半两钱文字书写布局更加严谨规矩,钱币形制上也较战国时期的精整。并且出于市场商品流通的需要,钱币亦随之缩小而减重。秦朝半两,钱径多在3厘米以下,重约3至4克。

“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半两钱圆形方孔的形制,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从实用角度来说,圆形方孔生产、加工更加方便,也是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是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制式。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货币,废止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多样的货币形制,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同时,半两钱奠定了“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并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两千多年,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张亚君

2023-09-06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3183.html 1 走近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秦“半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