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志辉 本报通讯员 王迎杰 陈 笑
“恭喜你,顺利成为‘少年警营’队员!”日前,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综合考核的同学们,兴奋地领到了自己的少警制服和臂章。“这种警校联动模式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创新,操练课可锻炼学生体魄,室内课能提升学生防范侵害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推动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孔维静说。
少年强,则国强。为做好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爱国教育工作,市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组建专兼职教官团队,面向全市青少年常态化开展生命安全及法治教育活动,并率先在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建“沧州少年警营”,形成了公安部门牵头、教育部门配合、警校深度融合的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新模式,构建起“全民皆防”的群防群治新格局。
“少年警营”由市公安局教官团队定期组织开展特色课程教学。室内课上,教官团队从少年警营的概念内涵、目标责任、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讲解,同时对侵害预防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意外事件处置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内容进行科普宣传,让少警们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科学有效应对各种突发险情。(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