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过去了,赵燕依旧记得那碗鸡蛋汤带来的温暖。那时,赵燕刚怀孕不久,孕吐非常严重,为了帮她补充营养,婆婆每天都会为她单独做一碗鸡蛋汤。
那时家里条件不好,鸡蛋是婆婆眼中最好的营养品,她交代家里人,把所有鸡蛋都留给赵燕。如今,赵燕的婆婆已91岁高龄,赵燕也早已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儿媳。
清晨,和煦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洒在洁净的地面上,也温暖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和过去的每一天一样,按摩、擦洗、喂饭、喂药……58岁的赵燕精心伺候着已91岁高龄的婆婆,笑容久久停留在婆媳俩的脸上。
赵燕是青县马厂镇陈缺屯村人,曾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青县道德模范”。为了照顾患病的婆婆,20多年里,她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一家人和乐融融,家风淳良忠厚,日子虽然平淡却很幸福。
一碗鸡蛋汤
29年过去了,赵燕依旧记得那碗鸡蛋汤带来的温暖。
那时,赵燕过门还不到一年,强烈的妊娠反应让她什么也吃不下。有一天,赵燕突然晕倒,全家人都急坏了,赶紧请来了大夫。
大夫说,赵燕需要加强营养。婆婆转身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就端出一碗鸡蛋汤送到赵燕床前。“从那天起,直到孩子出生,婆婆每天早上都会为我单独做一碗鸡蛋汤。她怕我喝着腻,还会特意放上一些配菜,三天两头换花样。”更让赵燕感动的是,那时家里条件不好,鸡蛋是婆婆眼中最好的营养品,为了照顾赵燕,婆婆交代家里人,把所有鸡蛋都留给赵燕。
婆婆的照顾让赵燕备感温暖,她暗自下定决心:婆婆如此待我,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
一转眼,赵燕的儿子6岁了。这一年,婆婆突发心衰,虽然经过抢救,捡回一条命,但医生说,即使照顾得好,也撑不过一两年,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复发。
从那天起,为保证老人一旦犯病能及时得到救治,赵燕每天陪着婆婆睡,一日三餐都以老人口味为主,每天为她按摩,帮她做康复治疗……
婆婆的救命药一共有四五种,赵燕从来都是出门带一份、家里备一份。每次和婆婆出门,救急用的药,赵燕一样都忘不了;放在家里的药,她就摆在床头的一个小药盒里,晚上不用开灯,只靠手摸,也能分得清哪个瓶子里装的什么药。
奇迹就这样在平淡中出现了。一年,两年,三年……婆婆的病情不仅没有继续恶化,身体反而更好了。“看着婆婆一天天好起来,虽然很累,心里却特别甜。”赵燕说。
婆媳三十年
今年8月8日,是赵燕结婚3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她特意买了一束鲜花,既不是送自己,也不是送丈夫,而是送给婆婆。
近些年,婆婆年龄越来越大,赵燕要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赵燕婆婆患有严重的痛风,发病时,腿脚肿得像面包一样,连路都走不了。听说车前子能治疗水肿,赵燕就每天下地去挖,给婆婆煮水泡脚。
赵燕照顾婆婆几十年,对她来说,今年最累。
今年年初,赵燕全家发高烧,婆婆也没能幸免。“发现婆婆高烧后,我心里咯噔一下,老人毕竟年纪大了,又有心衰、肺衰、肾衰、痛风等陈年旧病……”那一个多星期里,赵燕顶着39℃的高烧,没日没夜照顾婆婆,好在家人替她分担了不少,才没被累垮。
4月20日,赵燕的婆婆心衰复发,在医院住了10多天才稳定下来。可老人前脚从医院回来,没两天再度肾衰,又住进了医院。
打那以后,赵燕一天24小时一刻也不敢离开婆婆,擦拭身体、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事无巨细,短短几个月,她看上去老了好几岁。
其间,赵燕92岁的父亲去世,这对她打击很大——此前,她母亲卧床瘫痪了31年,去世时,她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父亲离世前,她总说等婆婆康复了要好好陪父亲,也以遗憾告终。
以前,每每听到有人夸自己是好儿媳,赵燕心里都美滋滋的,可如今,再听到同样的话,她总是想哭:“我是个好儿媳,却不是好闺女。对父母,说完全不后悔那是假的,可我又能怎么样呢?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孝顺婆婆,不让对父母的遗憾,在婆婆身上重现。”
有舍更有得
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年,赵燕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可赵燕却觉得收获比付出大得多。
赵燕的婆婆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对于赵燕的付出,他们看在眼里,也感动在心里,常提出要把老人接到自家照顾,可往往最先不适应的是赵燕自己,“我一看到婆婆那张床上没人,心里就空落落的,受不了。”
因为感激赵燕,大姑姐把新房子腾出来,让他们一家人住。姑嫂妯娌之间,相处得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从来没有红过脸、生过气。
赵燕曾经在村委会工作了19年。在村里,不管是拆除私搭乱建,还是号召人们参加公益活动,只要赵燕出面,几乎每个人都会主动配合。
人们佩服赵燕,不光支持她的工作,在生活中也对她百般照顾。
有一次赵燕到县城办事,出发前,她特意告诉婆婆,午饭等她回来再做。可等她到家时,不光婆婆已经吃完了饭,桌上还留着饺子、包子……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邻居们看她出了门,都不约而同地送来了饭。后来,她逐一前去致谢,大伙儿都说:“有事你尽管去忙,不用担心老人,有我们呢!”
更让赵燕高兴的是儿子张喆。他从小就懂得孝顺、感恩,为了让妈妈能好好休息,每次放假回来,晚上都要替妈妈陪奶奶一起睡。奶奶什么情况下需要吃什么药,他一清二楚。
不仅如此,张喆的学习成绩也特别优秀,去年成功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一点一滴,说起来不难,可二十几年坚持下来,实在不易。对于这份付出,赵燕总觉得还不够好,可每每说起儿子,她的眼里总是充满了骄傲:“我很感激婆婆,是她让我收获这么多的感动。我希望她能长命百岁,如果婆婆‘走’了,我会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