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4日
第07版:07

对于洪志而言,人生一波三折——被迫丢掉“铁饭碗”,过了知天命的年纪选择外出打拼,从家乡天津来到河北黄骅,为小城内的一家模具厂注入了生机的同时,他自己的人生也迎来又一次机遇。

人生转向宽处行

本报记者 宁美红 本报通讯员 刘 昊

助企重塑标准

采访中,于洪志聊得最多的就是技术,这些在外人听来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于洪志却如数家珍。

2018年,受河北荣泰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邀约,于洪志从家乡天津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主要负责生产中的工艺制定、原材料配比、新材料开发等。

和于洪志之前任职的国营企业相比,荣泰公司敢想敢干、发展迅猛,却存在着操作不标准、产品不稳定等问题。而操作不标准导致的产品不稳定,对公司来说是致命隐患。“可能第一批模具客户用得很满意,但当采购第二批时,产品却莫名其妙地出了问题,大大影响了公司的信誉和发展。”于洪志解释道。如何控制产品质量,做到“始终如一”,是他要应对的主要难题。

问题往往藏在细节中。铸造生产中,为了避免铸件出现缺陷,往往会在铸件上方或侧面附加上冒口。为了区分不同材料,一般将冒口做成圆形、方形等不同形状进行区别。随着荣泰公司的发展,不同材料标准的订单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材料种类增多、配料表增多,操作人员却依然固守着以前的操作手法。于洪志看到,大家忙忙碌碌,实际却缺乏效率,且容易出错。

于洪志还发现,即使操作人员操作无误,在模具生产中,还会出现因材料配比偏差而造成的铸件缩孔或缩松缺陷,从而发生枪钻垂冷孔时折钻头情况,多年的行业经验,引起了他的警觉。经过多次计算,于洪志发现,竟然是公司做的标样不准确,“标样就像一把尺子,尺子的尺寸错了,量出的结果能对吗?”于洪志深入浅出地解释道。

为了改变生产操作中的诸多问题,于洪志在水冒口标识、检测测量等多方面着手,增加不同水冒口标识、分类存放不同水冒口防止其混淆、制定不同材料配比,对生产操作中的各种工艺参数等方方面面进行细化,并制定了相关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随着铸造行业的发展,公司近几年实现了技术升级,先后投产了自动造型生产线和自动浇注生产线,并开发了新的模具材料。

“现在,公司产品的稳定度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也明显提高。”于洪志欣慰地说道。

沉淀锤炼本领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

2016年,天津欧文斯玻璃模具厂宣布解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个曾经的龙头企业轰然倒下。

天津玻璃模具厂(天津欧文斯玻璃模具厂的前身)是于洪志事业开始的地方。1986年,大学一毕业,他就被分配到了这里,激动兴奋的心情无以言表,他以为能在这儿干一辈子。后来,天津玻璃模具厂经历了合资,外资的注入让公司一直能接触到前沿科学技术,也让于洪志颇为受益。

那时,国内的材料相对简单,国外的材料却要求颇多。于洪志回忆,外国客户常会给他们一个大概的配方,让他们“按方抓药”,然而要想达到材料的技术性能,却不能只有配方,“还涉及到工艺、浇注温度等,这些都得我们自己摸索。”

国外信息更新得快,要求他们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主要材料从灰铸铁到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再到铜合金,每一次材料的更新换代,都浸满了于洪志等技术人员的辛勤汗水。“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国外要求做一个含锌量高同时含镍量高的铜合金铸件,但锌的熔点要比镍的熔点低得多,如果加入要求比例的镍,那么锌便会挥发,达不到要求比例,这对我们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没有捷径,于洪志和伙伴们一次又一次地实验,以求找到解决方法。

“在国营厂和合资厂这些年,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开拓了思路,锻炼了能力。”回首那些奋斗岁月,于洪志如是说。

出发收获成就

于洪志从来没想过失业这事会落到自己身上。

看着曾经车来车往的公司如今却大门紧闭,于洪志偶尔也会感叹。天津的同行业少之又少,人到中年,要是换个赛道,还能干什么?

有段时间,他甚至干过滴滴司机。

转折点出现在家乡外各个企业伸来橄榄枝后。

“干铸造的,多多少少有些职业病。”于洪志说,大学时一个班被分到铸造行业的不少,如今一直坚持下来的却只剩寥寥几人。

如今,各地模具厂发展迅猛,不少地方都缺乏专业性强且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失业的于洪志成了“香饽饽”。

需要面对的现实是,走出去就意味着背井离乡,几十年没有离开过天津,一下子要出去了,于洪志不适应。

于洪志先是受邀到江苏省常熟市的一家模具厂,回家坐高铁就得5个多小时,一个月最多回家一次,最终于洪志只呆了一年。

后来,受到荣泰公司负责人邀约,于洪志来到黄骅,到现在已有5年。其实,在正式入职荣泰公司前,于洪志就曾以技术指导的身份每月来荣泰公司一两次,只是那时,他是个“救火队员”,大多停留在“小修小补”,并未触及根本。如今,则能全身心帮公司革新,加速发展。

于洪志坦言,地缘优势是吸引他的最大因素。“我自己开车,从‘黄骅北’直接上高速,2个多小时就能到家,非常方便。”

如今,往返两地成了于洪志生活中的常态,背井离乡的失落感渐渐淡化。相比经济上的收获,于洪志更满足于精神上的充实。“相比以前,工作多了,也杂了,但能和公司一起成长,真的是件很美好的事。”

2023-09-14 对于洪志而言,人生一波三折——被迫丢掉“铁饭碗”,过了知天命的年纪选择外出打拼,从家乡天津来到河北黄骅,为小城内的一家模具厂注入了生机的同时,他自己的人生也迎来又一次机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3971.html 1 人生转向宽处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