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教师节,对忠厚老师来说,这是他去世后的第一个教师节。
他叫张忠厚,我们不喊他张老师,都亲切地喊他忠厚老师。忠厚老师是沧县汪家铺乡孙佛庄人,和我老家马士庄,仅一公里之隔。他1962年河北大学数学系毕业,那时,我们大多还未出生,有的刚落生。那个年代上河北大学者寥寥无几,就是现在的多数学子也只能望其项背,而不能逾越。忠厚老师教学的学校是离家两三公里外的七里淀中学。我和同学们在他手下毕业后,一别就是40多年,很少联系。
据“张忠厚同志生平”介绍:1980年调到沧县中学,长年任教三个班级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和学校教研组长。1984年,他所带班级,高考预选率达到100%,录取率达到90%。《沧州晚报》“园丁之歌”栏目,以《他的名字叫“忠厚”》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忠厚老师有多篇教研论文在《河北教研》等教育刊物上发表、获奖。担任教导主任期间,他根据生源特点,因材施教,开创了“低起点、小台阶、大容量、严要求”教学法,影响深远,至今沿用。
忠厚老师中高个儿,偏瘦,大眼睛,短发,前额左面有一块光亮的皮肤,像是烫伤留的疤痕,激情讲课或训导学生时会很亮。他上下班都骑一辆加重自行车,风尘仆仆的样子至今还留在我心中。
忠厚老师喜欢戴帽子、扎围巾,以应对来回路上的不好天气。经过我们身边时,他会亲切地说:“来,谁上车?”但我们谁也不好意思坐上去,快步或小跑儿跟在他身后。
尽管是大学毕业,是人民教师国家干部,但忠厚老师安家农村,老人、妻子都是农民,有十来亩耕地,三个孩子,生活很艰苦,但他总是乐呵呵。40多年过去了,忠厚老师的业务水准、诲人不倦的形象,至今学生们仍津津乐道。
毕业后始终从事教育的邵广才同学,对忠厚老师无比敬仰:“当年‘省特级教师资格评选考试’,全县唯有忠厚老师答卷满分,而且又是唯一一个上台答对‘挑战题’的人。”
王建勋同学深情表白:“忠厚老师有个习惯,单独给你讲数学题时,在右鬓角处,用笔把帽子往上一杵,灵感突现,题马上有解了。”
班长曹振杰同学充满感激:“我毕业当了民办教师,教学时,每逢遇到难题,即使是深更半夜,忠厚老师也会披衣相迎、耐心辅导。”
忠厚老师是学校数学组的组长,不但自己教学好,还主动热心帮助其他年级的数学老师。我清楚地记得,同样教数学的孙兆恒老师,就常常拿着教案上课前向他请教。
上面的同学都是1979以后沧县七里淀中学的高中毕业生。我是1979级的,那时,高考恢复才第三年,大家基础都很薄弱,必须在高考当年“恶补”“猛加油”,但初中基础太差了,“小马拉大车”“低车高配”,学起来都吃力呀。忠厚老师模拟摸底,两班70多名学生,“吃鸡蛋烧饼”的60多名,32分第一名,得3分5分的都手舞足蹈,好像取得了优异成绩。
为“提速”,学校鼓励我们住校,“挑灯夜战”。忠厚老师作为班主任,也不能回家了,晚上在班里“巡视辅导”,陪读陪伴我们迎接高考。
忠厚老师讲课音色略带沙哑,很有特色,轻重缓急,节奏快慢,音调大小,字字句句动听悦耳,能最大限度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他语言凝炼、精准,多用眼神交流,好多同学数学好,都是受益于他的讲课语言魅力。高芳、杨海鹏、邵广才、苏喜彬数学成绩那时总是名列前茅。
徐建勋数学成绩也很好,他还有骄傲的一点儿——他爸爸和张老师是中学同学。徐建勋个子小排在前排桌上,离讲台老师近,有问题“近水楼台”。他同桌和他同名不同姓,叫王建勋,一旁侧听也很受益。徐建勋有时拿他爸爸买的数理化丛书上的题目问张老师,张老师给解后告诉他,不要醉心于偏题怪题,要以教材为主。
为激发同学们学数学的热情,忠厚老师提议学校搞了数学比赛,“大奖”分别是“三角尺、圆规、半圆仪”。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全调动起来了。
我备考的是文科,数学跟不上理科的前几名,但也是忠厚老师关照看重的学生。一天,忠厚老师问我:“高考有信心吗?”我说:“语文、数学、政治觉得好些,但历史、地理没底。”那时到了高考冲刺阶段,文科的七八名考生没有史地辅导老师,全凭自学。
备战高考,有时被喊去参加劳动,若让忠厚老师碰上,会及时说服化解,以保证我们全身心投入学习。
忠厚老师功课上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争取好成绩,生活上也照顾我们,叫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住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备考书,但意外有时也会光临。一天早晨,我发现右眼肿得像个大铃铛,急忙找到忠厚老师请假去看医生。他问我怎么了?是不是昨天中午和几个同学去捅马蜂窝了?我说我没参与捅,只是在旁边看,他们跑了,我被蜇了。忠厚老师两个疑惑的大眼睛瞅着我:“真的?少调皮,多影响学习呀!”
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耳边回荡着几个同学幸灾乐祸的咯咯笑声。
“快去!骑我车子去,会骑不?”
忠厚老师脾气好,不爱着急,但“咆哮”起来,也能“喝退三军”。有次,不知谁扔了吃剩下的馒头,忠厚老师捡回来,放在讲台上:“撑得你饱腹万丈!”吓得全班同学个个魂不附体,以后再也没有浪费饭菜的事发生了。
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艰苦朴素内容的传统教育,我们走向社会后能吃苦耐劳、奉献敬业、爱国爱家。同学中既有国家干部、公务员,又有部队首长,还有企业家……行业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这就是个个做人也像他老人家的名字一样:忠厚!
忠厚老师虽然走了,但他渊博知识和高尚情操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