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6日
第03版:03

行万里路 画祖国江山

画家张超平的艺术探索之路

本报记者 贾世峰

油画作品《胡杨林》

张超平画笔下的《大运河》

“大洼文化”不仅孕育了何香久、刘小放、张华北等文学大家,也培育出田云鹏、胡庆恩,冯宝麟等一批书画艺术家。而师从田云鹏先生、现执教于沧州师院的油画家张超平,也深受“大洼文化”影响。大洼,是张超平艺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的宝库,幼年时,张超平就曾随老师一起在大洼边绘画,在芦花飘洒的湿地边上,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

寄情于山水之间

在张超平的油画作品中,山与水是他经常描绘的对象,从画作中,能看出他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这是张超平少年时受田云鹏老师传授绘画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大洼孩子对家乡风景的美好回忆。

1968年,张超平出生于南大港农场(现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从8岁起,学画于著名画家田云鹏,是其最早的弟子之一。

“儿时,第一次看田老师作画,很激动,看着洁白的画纸在老师的画笔下变成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美丽的花鸟,如同魔术一般,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绘画。”

当时,田云鹏老师供职于南大港文化馆,文化馆还有一位擅长西画的尹元洲老师,跟尹老师的学习,让张超平了解了油画的世界。1987年,抱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考上了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从此走上了美术教育之路。

大学期间,张超平广泛涉猎各种艺术形式,但主攻西方油画。大学系统完善的艺术教育,使他在艺术创作与思想认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上大一时的春天,张超平第一次到太行山写生,春日阳光中的太行山,生机勃勃,景色壮美。

“我喜欢春天里的太行山,万物萌发,生机一片,但绿树却还未掩盖山的轮廓,其间光与影的变化让人沉醉。”张超平说。这次太行山之行,也坚定了他进行风景题材油画创作的艺术道路。

大学毕业后,张超平在沧州二师任教,沧州特有的人文和地理环境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体现运河两岸风情和展现大洼风貌的现实主义油画,成为他的创作重点。古老的南运河边和苍茫的大洼湿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那时候没有汽车,我和二师的同道好友经常一起骑着自行车,背着画夹,沿着运河边一路骑行,看到有好的风景,就停下来,支开画架画起来。回南大港也是这样,有机会就骑着自行车去湿地写生。那时是刚参加工作,无忧无虑,以画为乐,是人生中难忘的一段时光。”张超平说。

体会百姓甘苦

画才有生命力

“也许是地缘的基因,他出生在一个极富灵气的大洼村里,自幼养成粗犷而又细腻、精微而又旷达的性格,那是地地道道的‘大洼人’的性格。这带有浓重地域文化品质的特有个性,表现在他的绘画中,别有一番豪放、壮美。”同为大洼文化传承者的书法家刘峻坡说。

1999年和2002年,张超平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班进修,后继续任教于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因为工作的原因,张超平经常带着学生到全国各地写生创作。他最爱的写生地是鲁南的沂蒙山。

“沂蒙山让人感动的,不仅是大山的风景,还有那里的人。沂蒙山是革命老区,那里的百姓质朴厚道、热情实在,他们对新中国革命的贡献也让人难忘。”张超平说。

张超平写生时,非常喜欢和当地老乡聊天唠家常,经常画到中午忘了吃饭,村里老乡就热情地送来水和饭菜,让他很受感动。

至今,张超平已经带了多届美术本科生,多次带学生到沂蒙山写生创作。他说,学画,更要学做人,体会百姓甘苦,画才有生命力。

从张超平的现实主义系列油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丰富而协调的色彩,画中洋溢着生命的激情,让人感到明快而向上的生命力。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张超平就是一位乐山乐水的油画家,从事艺术创作30余年,他行走于祖国各地,从家乡大洼到新疆戈壁,从巍巍太行到黄土高原,从白山黑水到江南水乡,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从山水之间感受万物之美,并付诸于画笔。

艺术创作的再一次升华

国家一级作家、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何香久曾评价张超平的画作,“超平的油画作品让我感到亲切和喜悦,他既有传统中国绘画的功底,又深谙西方油画艺术,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超平的风景画或壮观或秀美、或朦胧或苍茫,都让人感受到他对人与物的感悟与内省,那种浓烈而真诚的感情透过画作呼之欲出。”

2019年秋,沧州师范学院对接新疆轮台教育局,积极推进教育援疆,张超平来到新疆轮台参加教育援疆支教活动,第一次见到了戈壁滩上的胡杨林。

轮台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胡杨林,占地40余万亩。

“秋天的胡杨林是最美的,在荒芜的戈壁滩上,金黄色的树叶,粗大的树干,粗壮扭曲,野蛮而遒劲地生长,把枝干伸向湛蓝的天空,那种强烈的色彩对比,那种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张超平说。

在轮台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他多次来到胡杨林写生作画。创作出了《胡杨林》系列油画作品,这也是他近年来比较满意的油画作品之一。今年夏天,他和同事来到库尔勒、铁门关、轮台做“情系巴州,文化润疆”画展活动,再次来到了轮台,层林尽染、漫延天际的胡杨林,又一次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

“超平从油画创作中的沉静、苍茫、厚重、劲健与作水墨画体现的那种简洁、幽静、清秀、旷达相融相通。以传统技法为根本,以油彩为载体形成富有东方诗意般西方绘画意味,成为其思想寄托之所在。”刘峻坡说。

2023-09-16 本报记者 贾世峰 行万里路 画祖国江山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4174.html 1 画家张超平的艺术探索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