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其中包括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演出单位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对其余15%的门票,应当在演出前24小时进行个人信息绑定,做到“实名绑定、实名入场”……这些措施被认为打了“黄牛七寸”,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演出行业复苏,为观众带来久违的欢乐,与此同时,“黄牛”也跟着活跃起来,“一票难求”成了常态。在平台门票开售即“秒没”的情况下,常常有一些自称“内部人员”“资深票务”的“黄牛”争相倒卖门票,将几百元的门票炒至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消费了观众的信任与热情,让观众气愤至极却又无可奈何。
两部门发布的新规,划定了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原值票在市场流通,去看哪场演唱会、购买哪个区域的座位、预定哪个时间,观众可以更加从容选择。购票实名制,在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时早已如此,极大减少了“黄牛”倒卖牟利的空间,相关市场秩序因此得到了更好维护。演出行业实行这样的制度,有助于让观众更安心更舒心地享受每一场演出盛宴。
此外,规范票务市场涉及多个环节和责任主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完善技术防范、加强监管、提高公众素质等。只有多方合力才能有效遏制“黄牛”炒票现象的发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权益提供保障。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擦亮眼睛,自觉抵制“黄牛”,不购买高价票,从根源处切断“黄牛”的市场。“一票难求”从本质上说是资源稀缺导致的。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加大优质资源供给,拓展线上形式,带来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演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