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生的起点,是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在我家,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这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这里用孝心、爱心、诚心、真心经营。
我的老爷爷出生于1921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生育了6个儿女。当时生活十分困难,全家甚至住到了庙里。老爷爷去世后,为了一个大家族的生存,爷爷独自一人闯关东,通过艰辛的劳动,养活了这个大家庭。爷爷挣到钱后,自掏腰包给兄弟几个盖了房屋,置办了土地。爷爷告诉我们,家风是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情怀。
我的爷爷、奶奶育有2个儿女。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他们生活上从不溺爱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教他们做人要坦诚,做事要严谨,树立远大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报效党和国家,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环境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学习真本领,为祖国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小,父亲便要求我要有良好的品格。父亲告诉我,家风是诚实守信、勤奋自立。
好家风如阳光,温暖灿烂,让人知礼仪懂感恩;好家风是大海,宽广包容,让人明事理懂谦让。爸爸妈妈结婚以来,相敬如宾。白天他们去农田干活儿,晚上又精心照料着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家里干净整洁,温馨舒适,他们一同牵手相伴了几十个春夏秋冬,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真诚与善良换来了家庭的幸福美满。同时,爸爸经常协助村“两委”协调解决邻里纠纷,热心参与公益活动,曾先后参加过村内打扫卫生、交通劝导等志愿活动,并多次参与献血活动。
我和妻子平时十分孝敬长辈。我的父亲住在我们家,一直是妻子照顾。老人每次生病住院,也都是她陪护。记得有一次父亲生病住院,妻子日夜在医院照顾。在父亲住院的20多天里,她衣不解带,整夜守在旁边,帮我父亲洗脚、梳头、擦洗身子、端屎端尿,毫无怨言。她认为,父母把我们养大,我们就有义务给他们养老。
为了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她常常和老人聊天、讲故事。父亲瘫痪,由于照顾得比较好,没有得过一次褥疮,没有一次拉尿在床上。随着年龄的增大,父亲开始出现房颤、心率不齐,有时一天要发生多次。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我妻子就会守在老人身边,让他感到心安。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全家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我和妻子坚持弘扬新风,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种植花草树木。我们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践行绿色理念,提倡节约能源,尽力减少碳排放。
家风是一种信念和传承,代代相传,润物无声。而今,我也是一位父亲,希望能言传身教,让孩子在好家风中成长成才。我想告诉他,家风是爱国爱家,是爱岗敬业,是百善孝为先,是尊老爱幼,是勤俭节约……我更想告诉他,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尘埃之微,补宜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家人将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精彩,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在这个新时代,谱写爱党爱国、创新创业、互爱互助、家庭健康的时代新篇章。
作者单位:吴桥县西宋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