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胡宇婷 寇洪莹)“不用我们再往县城里跑,家门口的‘流动调解室’就帮我们解决了问题,真是太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了……”家住献县的张某因自家的纠纷得到妥善解决感慨地说道。
张某是一名养殖户,与地邻养羊的王某因地界不明发生纠纷。后村干部多次协调解决,均未成功,派出所出面调解双方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张某随即向献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诉前调解过程中,张某得知献县人民调解中心是专门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调解组织,享有很好的口碑,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专业调解组织,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调解中心提出了调解申请。
调解中心接到调解申请后第一时间向献县司法局党组做了汇报,党组书记高度重视。考虑到双方矛盾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且双方当事人家离县城较远,往返不便,于是要求调解中心立即启动“流动+速调”的调解模式,指派具有多年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赵秋允、邵雷照成立速调小组,及时介入。
速调小组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赶到事发村庄,及时与村干部对接,组成联合调解小组,并分别找到相关知情人了解情况,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制定调解方案。根据掌握的情况,调解小组认为矛盾起因是双方地界不明确,因而解决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先确定地界的问题。于是速调小组第一时间与村干部进行沟通,决定对争议土地进行重新丈量,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双方当事人和村干部的一致认可。经过重新测量,当事双方都对新的地边地界表示了认同。
地边地界确立后,联合调解组及时跟进,调解员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调解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疏导,最终达成了调解。为了方便群众,调解工作人员将办公场所搬到了村民家中,现场办公帮助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调解协议。
这起矛盾纠纷的化解只是献县人民调解中心“流动调解室”发挥效能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调解中心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调解理念,主动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的化解平台搬进了小区门口、村庄农户,变“坐堂受理”为“主动出击”,让人民群众少跑路,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现场、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将便民、利民、惠民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