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7日
第07版:07

土地连片流转托管 “村社共建”富民强村

——献县河城街镇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实力“出圈”

李颖

近年来,献县河城街镇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切入点,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土”活力,让富民强村梦在“田间地头”实现。

为发挥好党组织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聚合支撑作用,河城街镇抓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机遇,以“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益”为原则,探索多样化、新形式的村集体经济壮大途径。清产核资让“沉睡资产”焕发生机,试行托管让粮食增产、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值。今年1至8月,全镇集体土地参与流转2429.36亩,实现增收170.34万元,群众尝到了增收致富的喜悦,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更加凸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真正“出圈”又出彩。

资源变资本

清产核资稳增收

河城街镇立足村集体经济增收实际,对52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查行动。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通过实地盘点、以账核物、以物对账的方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内的资金、固定资产、债权债务及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对报废及毁损的固定资产及无法收回的债权、无法支付的债务查明原因,实现账目与账本实际、村账与乡账、账证、账款、账表“五相符”。

对全镇村级集体经济逐一分析研判,深入分析各村资产资源优势,将闲置的教学点、旧村部、集体土地等锚定为核查重点。组建清产核资小组,由镇主管农业副职牵头,明确镇财政所、农经站具体负责,镇纪委全程监督工作,对村级账目定期检查。分类进行核查整改,对租期过长、租金过低的土地,重新制定合同,要求合同期不得超过5年;将耕地分为一类地、二类地、斜坡地、盐碱地等,由村“两委”对不同类地块租金进行分别定价。

通过核查,全镇今年共有11个村、796亩土地存在问题,后经过转租、重新发包、回收等形式进行整改,为村集体增收42.33万元,真正做到了“资源不撂荒、资产不闲置”。

散地变大田

流转托管促增收

河城街镇共有5.1万余人、耕地面积6.2万余亩,全镇三分之二的人从事建筑仪器生产经销,大部分土地闲置,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地块,不仅增加了耕种成本,还大大降低了种植率。河城街镇党委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后,决定与省供销社合作,由村“两委”领办“村经济合作社”,在全镇推行“村社共建”的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即:农户将土地承包给村经济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将土地托管到省供销社(河北现代农服有限公司),利用省供销社政策技术优势,在不影响村民地租收益的同时,村集体按照每亩150元保底的标准获得由省供销社(河北现代农服有限公司)提供的收益,从而实现规模种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让粮食增产、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值。

此模式于2022年5月推行,至2022年年底为村集体增加土地有效利用163.17亩,全镇成功托管土地2146.79亩,2022年当年实现村集体增收132.39万元。

今年至今,全镇集体土地参与流转2429.36亩,实现村集体增收170.34万元。该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综合集约利用,群众尝到了增收致富的喜悦,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更加凸显。

先进变“先行”

榜样引领带增收

在此次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推动中,河城街镇涌现出吴洼村等先进典型。在镇党委推行“村社共建”暨土地流转模式后,吴洼村村委会立即响应,充分发挥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的议事作用,反复召开群众代表会议10余次,充分征求村民意见。

村“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带头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积极讲解最新的土地政策,仔细为村民分析各项利弊,通过党员干部的积极引领和群众的口口相传,该村土地连片的任务仅用一周便全部完成。

吴洼村坚持以民为本,将改革红利与群众共享,除保留出部分肥沃、好耕种的土地供村民们种植外,其余1100多亩土地全部收回,增加可利用土地55亩,流转土地723亩,实现收益63.07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部分归现有经济合作社成员522人所有。

这一做法接地气、合民情、贴实际,既增强了农户信心,也为全镇推广试行提供了可操作样本。在吴洼村的带动下,全镇12个村陆续与省供销社成功签订了土地托管合同。

2023-09-27 ——献县河城街镇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实力“出圈”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5090.html 1 土地连片流转托管 “村社共建”富民强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