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8日
第05版:05

新楼赋词 文化添香

本报记者 魏焕光 摄影报道

强卫在朗吟楼下讲解楹联

南川楼近景

朗吟楼西侧匾额楹联

“势连沧海”“气吞海岳”“矫首望京杭,会当沧酒邀明月;快心闻咏叹,更引清风导碧流”……

细心的市民一定会发现,最近,位于大运河畔南川老街的朗吟楼、南川楼和岳阳阁等处都挂上了匾额和楹联。这些复建的历史名楼阁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加上匾额楹联的点缀,更显古朴雄浑、抚云接天。凝练的匾联、精湛的书法,引得市民驻足欣赏、指读谈论,成为一道新的文化风景线。

这些匾额和楹联上写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书法出自何人?带着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9月25日,记者在组织征集这些匾额楹联内容的具体负责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强卫的指引下,实地领略了这些楹联题撰,同时采访了组织内容书写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贾徽。

全国范围征集楹联

作者多为国内金奖得主

“水天原有主,借沧海一隅,为舒朗抱;风月此无边,起重楼百尺,待耸吟肩。”一来到朗吟楼下,“特聘导游”强卫便向记者解读起了一楼的一副楹联。朗吟楼原来就有,所以说是“原有主”,沧州是“沧海之州”,故称“沧海一隅”,因层叠耸峙,故称“起重楼”。上联嵌一“朗”字,下联嵌一“吟”字,暗藏楼名。

悬于朗吟楼下石牌坊西侧的“琅嬛天贶”巨匾,黑漆金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强卫说,“琅嬛”指的是神话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也借指仙境;“天贶”是天赐的意思,形容朗吟楼卓然而立,宛如上天赐予的仙境一般。

除了写景寄情的楹联,还有些楹联写的是沧州历史。南川楼二层西侧匾额“国计民生”下配有这样一副楹联:“漕米南来,贳酒船丁拥短瓮;贡盐北上,调羹天子念长芦。” 强卫说,读此联即能让人遥想历史上运河盐运粮运之功,连天子都会感念沧州贡献的调味品。

一路走一路谈,一副副楹联应接不暇,内容或写景状物,或寄兴抒怀,或怀古写史,或述志警世,各尽其妙、自成一体。

强卫介绍说,去年4月,为迎接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向全国发出了征联启事,邀请各地作者,围绕沧州中心城区大运河沿线的园博园、朗吟楼、南川楼景区进行主题楹联创作。全国1521名联家热情参与,收稿2852副,眼前之楹联就出自其中。入选作者都是国内顶尖楹联高手,绝大多数获过国家级对联创作金奖。

生动而专业的讲解引来很多市民围观。76岁的市民胡炳武拄着拐杖一路跟听,不时向强卫请教这些楹联的含义和字体。他说,他天天到朗吟楼广场散步,这些匾额和楹联一挂,朗吟楼和南川楼显得更有历史文化气韵了。但匾额和楹联上的字,有的人这样念,有的人那样读,不是字认不出,就是文意不明,今天可真长知识了,南川老街更有文化了。

集近60位文艺家之智慧

共计匾额29块楹联27副

正如这位老者所言。站在新修的两座楼下,抚摸着遒劲有力的楹联刻字,记者能感受到一股蓬勃的力量在粗砺的凹痕中流动。或许正是靠这股不知停歇涌动的力量,河城共生的文化生命力才得以永续。

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贾徽说,目前,南川老街匾额楹联悬挂的情况是:朗吟楼匾额楹联南北各挂3副、东西各2副,顶挂“朗吟楼”字样竖式匾额;岳阳阁顶挂“岳阳阁”字样横式匾额、东西楹联各2副;朗吟楼下石牌坊东西各悬匾额一块、东侧楹联1副;南川楼匾额楹联楼体四面各挂3副、顶挂“南川楼”字样竖式匾额,共计匾额29块(同题匾额计为1块)、楹联27副。

按照风格多样的要求,基本上,不同的匾额和楹联由不同的书法家书写,字体也各显所长,有楷书、行草、隶书、篆书等数种。其中,两块楼名的竖式匾额,制式为红底金边,“朗吟楼”三字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书写,“南川楼”三字为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余秋雨书写。

记者算了一下,楹联作者与书写者相加,可以说,这些匾额和楹联集合了近60位文艺家的智慧和贡献,方点出如此这般高雅气象。这一片优美词林,日后必将成为人们瞻仰学习的文化名片。

时尚与传统交织

可亲可感的文化乐园

采访当天,南川老街一派忙碌景象,即将入驻的门店都在做着紧张装修,门头招牌即可见“Tims咖啡”“梦田音乐”“沪上阿姨”等国内各业态龙头一线品牌,又有汉服、陶艺等文化工作室,业态丰富多样,风格层次多元。时尚与传统在这里汇聚碰撞,酝酿着一场惊艳市民的亮相。而复道回廊、活动广场、百姓舞台等地,已经变成市民休憩的幸福所在。

正在游玩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到朗吟楼前的广场晨练,呼吸着早晨新鲜的空气,遥望着巍峨楼宇和高低错落的古建群,真有神怡心旷出世之感。锻炼间歇,偶见飞鸟掠过高楼,上下翻飞翱翔,就会想到萨都剌的诗句:“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有风的天气,塔檐悬铃,风吹作响,就像大漠驼铃、古刹晨钟。这些楹联和匾额挂上后,她拍了很多照片,有的还专门百度了一下,了解其中的含义。她说,现在,在这里晨练就是一种享受,身心愉悦,越练越起劲儿。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日益完善,南川老街就像跌落凡间的天上宫阙,清新脱俗,令人向往。而随着越来越多文化元素的注入,这里的楼将不再是一座建筑意义上的楼,终将变成活跃的文化载体,在丰富市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饱蘸乡情为运河两岸留下苍劲墨迹,多年之后仍会被人瞻仰回忆。

2023-09-28 本报记者 魏焕光 摄影报道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5186.html 1 新楼赋词 文化添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