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8日
第06版:06

串起农场循环链

王艺霏 22岁 南皮县巨辉家庭农场负责人

我家在南皮县冯家口镇代庄村,从我记事起,家里就靠种地过日子。

那时候家里虽然地不多,只有二三十亩,但几乎所有农活都靠人工。印象中,爸爸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尤其到了收获季节,连平常不怎么干农活的我也得跟着忙活,经常半夜还在剥玉米,困得眼皮直打架,一双手磨得生疼,却挣不了多少钱。

也正因如此,我十来岁时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离开农村,到城里找工作,说啥也不回来种地了。

读高中时,我家成立了家庭农场,种植面积扩大了,机械化水平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家里收入越来越高,父母也不再像当初那样辛苦,这一切让我对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开始主动接触农业方面的知识。

今年6月,我大学毕业。我原本有机会留校工作,但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土地的吸引力更大一些。于是我回到农村,和爸爸妈妈一起经营家庭农场。

头些年,我们家一直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每到收获季都会产生大量秸秆,虽说会有人前来收购,但价格却被压得很低,每亩只有100元。

为了不影响下一茬耕种,我们只能接受这个价格。

我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介绍循环农业。为了验证循环农业在农场的可行性,我养了300多只羊,用秸秆当饲料,用粪便发酵生物肥。

“羊倌”不好当。

头一次放羊,因为不熟练,让羊群受到了惊吓,300只羊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我一下子就傻眼了,既怕被羊撞到不敢上前,又怕羊跑了追不回来。最后,还是在全家人的帮助下,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局面控制住。

可就算这样,还是有一只羊不知去向。我到处去找,在运河边上找到它时,已经是夜里八九点钟了。

我之前从没养过羊,所有的饲养知识和简单的疾病救治方法,都是利用晚上时间一点点掌握的。

很多同学羡慕我不用打卡上班的生活,但其实务农的辛苦和压力,一点儿不比他们少。

刚毕业那几天,正好赶上玉米播种,可是那阵子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我们家的玉米晚了将近一个月才种上。

那几天,爸爸妈妈一直愁眉不展,我也跟着揪起了心——我们家一共承包了2100多亩地,万一错过了耕种期,那损失就太大了。

可种地就是这样,明知道最佳播种期就这几天,可就是干不了活,唯一能做的就是随时关注天气预报,一旦天气好转,就立刻联系播种机播种。

返乡干农业,有辛苦,也有压力。自从回村以后,我没有一顿晚饭是在晚上8点前吃上的,但我从不后悔回到这里——循环农业的实验进展非常顺利,连我父母也认可了这一想法。等到来年,我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让想法变成现实。

2023-09-28 王艺霏 22岁 南皮县巨辉家庭农场负责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5187.html 1 串起农场循环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