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丁增义 梅世雄 刘 艺
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矗立。
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2014年,我国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从那一年起,天安门广场每年都要隆重举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岁月无声,丰碑为证。
这个从苦难中崛起的国家,从未忘记那些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身影,英烈的功勋彪炳史册。
这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民族,从不缺乏那股为国为民、甘献此身的浩气,英烈的精神永垂不朽。
9月27日,广西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馆长周运良忙着更换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安放区的红旗,为9月30日公祭活动做准备。那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场气壮山河的战役。长征期间,为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主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几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鲜血染红的,又何止湘江。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
南昌城头、井冈山中、湘江之畔、太行山巅、淮海大地、上甘岭上、南疆丛林、西陲雪域、洪峰涛头、维和战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使国家繁荣富强,为促进世界和平,无数英烈前赴后继。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他们的故事山河铭记。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英烈精神的赓续传承从未中断。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英烈们为之奋斗牺牲的祖国大地上,一茬茬后来者走过前人走过的路,接过前人手中的枪,守着前人站过的岗……
那些在战火中逝去的年轻身影,虽未享受到迎接勇士凯旋的鲜花,却永存于祖国和人民心中,在每一个风雨梨花的季节,迎来泪雨纷飞的祭奠。
新疆叶城烈士陵园,退役军人艾买尔·依提从1970年陵园建成,便辞去工作带着妻儿来到这里,主动为牺牲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47年。现在,他的儿子接过父亲的担子,继续守护英灵。
在沂蒙老区曹庄镇朱村,每年大年初一,村民们都会将第一碗饺子端到村里的烈士墓前。“头锅饺子祭英烈”,这样的风俗已在全村延续了70多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尊崇英烈、关爱烈属的行动中来。
从2014年起,我国连续9年迎回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总计有913名烈士忠魂还乡,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考虑到烈士故乡遍布五湖四海,有的烈属又年事已高、难于奔波,陵园开展了“代祭扫”活动,可以帮助烈属献花、读信、擦拭墓碑。
不止在中国。在黎巴嫩南部希亚姆观察哨——中国维和军人杜照宇烈士牺牲地,在位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中国军人维护世界和平所付出牺牲的地方,也常有一杯清酒、一束白菊。
北京,天安门广场。
在第十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组织师生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学生刘一诺说:“我感触最深的,是很多烈士牺牲时都很年轻,他们本该享有和我们一样的青春。因此,我们青年学生更要珍惜年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方,“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已布设完毕,第74个国庆节就要到了。
可以告慰革命先烈:“今日之盛世中国,正如您所愿!”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