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9日
第03版:03

传承良好家风 践行优秀师德

刘文静

我是沧州市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任教23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我出生于教育世家,姥爷、爸爸、妈妈、阿姨、姐姐和弟弟、妹妹等10多人都是教学一线的人民教师,并且个个优秀。2009年5月,我的家庭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

小时候,一家人热衷讨论的话题都是教研、教改、教学动态,每次家庭聚会都成了教学探讨研究会。在我看来,“爱和责任”就是一份家国情怀,这一切又始于教育情怀,益于家庭的熏陶。

姥爷王焕琪,今年已经94岁高龄。每当他说起从教史,很多人和事至今记忆犹新。他年轻时参加了师资培训,成为一名老师。后来,又考入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继续任教。

姥爷说,那时学校破旧,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招收学生的年龄都是十几岁的孩子。那个年代,劳动和学习相结合,主张读书不忘劳动,学校可以建工厂、种地。人们上学的意识还不是很强,能够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追求。国家恢复高考后,作为文教局长的姥爷意识到,国家越来越需要人才,于是,他上任以后,立即着手,狠抓教学质量,抓教师队伍的建设。

后来,姥爷到沧州市技工学校工作。他经常对我们说:“教育工作是我喜欢的事情,我们要努力工作,不能忘记党的恩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生活。”

每次去看望姥爷,我们都会聊聊工作上的事情,汇报近期的工作状况。学生们去了,就说说学习上的事,还会经常在一块探讨教学上的一些问题。

姥爷有6个子女,其中有3个女儿从事教育工作,这一直是姥爷欣慰的事。我的母亲王悦琴,是市育红小学的一位退休教师,她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作为第二代教育人,母亲说:“落后就要挨打,知识改变命运。”这也是小时候姥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那时候,有句俗语叫“土台子,泥孩子”。这句话说的是当时的教学条件。那时候的课桌都是用土坯垒成的一个个小方墩儿,这就是孩子们的课桌。后来,课桌的桌面换成了砖面,孩子们上一节课,两个胳膊上蹭的全是土。之后,桌面变成了木头的,孩子们很高兴,但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尽管是木头桌面,也是左一个窟窿右一个窟窿,坑洼不平。除了桌面,黑板更是可怜,土做的板面儿,用墨汁一遍遍粉刷,而且每学期要刷好几次。再后来,老式黑板变成水泥黑板……总之,一年比一年好。

每当说起教育往事,母亲总是滔滔不绝。记得小时候,我们还在农村生活,母亲总是白天上完课,晚上去家访,作业来不及处理,经常带回家里批改。我就在一旁给母亲当助手,母亲批改好了,我就帮她算分数。因为条件艰苦,家里又经常停电,每次母亲都是熬夜到晚上12点多才能把所有的工作做完。

姥爷、母亲以及其他家人的从教经历,让我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因此,从我记事起,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就没有动摇过,那就是当一名教师。如今,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姥爷说,当一名合格的老师,得时刻记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老师的生活是清贫的,但桃李满天下,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有一次,我带着4岁的女儿去学校,回到家后,她把自己的洋娃娃排成一排,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它们面前,给它们上课,那神态和语气还真挺像回事儿。希望我的下一代将来也从事教育这个行业,这不仅是我们家的一份传承,也是一种荣誉。

作者单位:沧州市实验小学

2023-09-29 刘文静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5279.html 1 传承良好家风 践行优秀师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