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 锋
“双节”期间,结婚的多了起来。一位朋友说,单是9月就随了3份份子钱,这几天还有至少3场婚礼需要随份子。
份子钱由来已久,除了维系人际关系,在以往还有互助的意义。但时至今日,这种互助的意义已经淡化,更多的是面子问题——礼金越高,就越能表明宾主双方的“体面”。于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份子钱也水涨船高,不仅助长了攀比消费的风气,也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
其实,收份子的新人也不轻松。一个红包就是一份人情,事后也是需要还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流动性增加,这份人情真能还回去吗?一旦有疏漏的,别人即便嘴上不讲,心里也会别扭,影响彼此的关系。
让人际交往不再被红包“绑架”,成了很多人的共同心声。在这方面,广东等地区给我们作出了示范。
据报道,在广东顺德,很多人办喜事甚至一分钱不收,红包折个角代表受礼,然后马上原封不动地还给客人。
这样的做法值得学习,既让宾主双方免于礼金大小的困扰,也没有了“人情债”的烦恼。
移风易俗更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良辰吉日,能参加婚礼就是对新人最好的祝福。如果人情往来不再成为“甜蜜的负担”,亲友之间的交往就能回归情感的本质,攀比之风也会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