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孟村回族自治县牛进庄乡赵庄子村,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种植的1400多亩玉米地在轰鸣的收割机声中格外惹眼。
“虽然今年旱得不行,但我们每亩地还是收了1050多公斤玉米槌。按每公斤1.4元卖给粮商,一亩地能赚1400多元呢。”看着一垛垛“金色小山”,赵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赵立华满眼笑意。
也难怪他如此高兴,这样的丰收美景,实则来之不易。
玉米播种季后正逢高温天旱,为了确保播下的种子及时“喝”上水,赵庄子村“两委”成员和志愿者们齐上阵,有的在河边盯着下泵,安装扬水管道;有的在地头忙铺水龙,顶着高悬的日头遍浇每一块儿田地。这一天,要从早晨5点忙到晚上7点。
进入生长期,天气带来的“烤”验丝毫没有减弱。因为干旱少雨,他们时常下地查看苗情,看到实在“渴”得不行的地块,就轮流值守灌溉,帮玉米渡过难关。
“今年锈病的发生风险也不小,但是我们的地块儿没有感染病害,因为坚持科学种田。每到关键节点,及时飞防药剂和营养液,为玉米增强‘免疫力’,这才有了现在的好收成。”赵立华不无骄傲。“大伙儿信任村班子,把地交到我们手上,无论克服多少困难,我们都要把地种好,保证收成。”
原来,这1400多亩土地,都是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由赵庄子村集体进行集约化管理的。
去年秋收后,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全村老少走上致富路,赵庄子村“两委”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来宣传动员村社共建工作。经过商议、表决,赵庄子村“两委”决定由党支部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全村土地资源统一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精细化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今后谁来种地的难题,还能给村民带来收益,也能鼓起村集体的“腰包”。
“个人经营,农机、农资的成本高,但是搞集体经营,这些钱就能省下不少。而且现在种地不像以前一样,种上就不管了,讲究科学种植、精细管田,中间的门道多着呢。”管理了两季作物,赵立华的感受不少。
收完这一季玉米后,除了加紧播种小麦,赵庄子村“两委”还计划安排时间向村民们发放这两季的种田分红。
“别看今年是集体种田的第一年,但是对于收入我们挺满意。预计每亩可为农户分红900多元,集体能借此增收20多万元。”言语中,他满是丰收的喜悦。“现在全村还剩下400多亩土地没有流转,这段时间,我们也在抓紧入户,争取将剩下的土地纳入合作社统一经营,大伙儿一块儿奔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