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世峰 本报通讯员 左大中
一个多月来,献县一中高三英语老师李敏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早晨拄着双拐由丈夫搀扶下楼,乘车到学校,再由学生扶着上楼进教室上课,中午和晚上也是如此。
因为总是拄着双拐爬楼梯,李敏两只肩膀平时疼得厉害,再加上怕耽误上课,上课说话多又不敢多喝水,她的嗓子也不舒服……即便这样,李敏仍然坚持,“不能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业。”她说。
异地教师,17年始终严于律己
今年42岁的李敏是吴桥县人,2006年大学毕业后正赶上献县一中招聘老师,她以优异成绩成功入围,自此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受她影响,第二年男友陈洪博也顺利考入献县一中,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两人从此也成了同事。后来,二人结婚,成为学校里一对教师伉俪。
熟悉李敏的人都知道,她教学认真,严于律己,是深受学生尊敬和同事们认同的好教师。无论是一轮轮地“跟班走”,还是连续几年执教高三,李敏始终守时守纪,早来晚走,从不耽误课程。
2017年,由于讲课任务繁重,李敏上课时声音沙哑,继而失声,不得已做了喉部手术。即便手术和治疗期间,她也会一有时间就回学校,督导孩子们学习,就怕有人掉队耽误了学业。
17年来,无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李敏始终把时间“卡紧”。“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自己有多么难的事情,都不能耽误学生的学业。”李敏说。
教师伉俪,难得一起回趟老家
吴桥县距离献县近100公里,老家有双方的老人,还有亲戚朋友。很多外地的同事经常在周末或节假日回老家看望亲朋,但对于陈洪博和李敏夫妻来说,能够一起回趟老家却成为一种“奢求”。
夫妻俩都教英语,但16年来,两人除一个学期在同一个年级教学之外,其他年头都在不同年级教学。
因为教学的年级不同,课程、作息、放假及考试等时间不同,导致两人经常“步调不一致”。很多时候,丈夫有时间了,李敏却在加班;李敏有空闲了,丈夫又在教课。这也让陈洪博和李敏夫妻难得凑到一起,共同回趟老家。
“有时,同事们看我们俩经常没空回老家,就主动跟我换课,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李敏说,很多老师都是外地的,在校期间教学任务重,回趟家都不容易,为自己调一两次课还行,总这样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既然回不去,夫妻俩索性选择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这些年,夫妻两人在节假日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研究教学上,李敏也先后多次被评为县里的先进工作者和学校的优秀教师,其课件在沧州市教育系统教学课件评选中获评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拄着双拐,爬楼上课却“很自责”
今年暑假结束后,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李敏在上班途中摔了一跤,导致左脚踝骨骨折。医生给李敏打上了石膏,并嘱咐她至少要静养一个半月。
一边是伤痛和医生的建议,一边是在等着她上课的高三学生,关键时刻,李敏选择了坚持。
“孩子们是高三的学生啊,一节课也不能等!”这天上午,在李敏的强烈要求下,丈夫陈洪博搀扶着拄着双拐的李敏下了家属楼并开车带着她赶到学校。下车后,丈夫急着去上课,学生扶着李敏上楼走进课堂。
李敏的办公室和教学课堂都在五楼,没有电梯。拄着双拐的她每上一个台阶都非常艰难,但李敏咬牙坚持。
就这样,李敏每天都是拄着双拐,一步步迈上台阶,备好每一次课程,讲好每一堂课。其间,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尽量少喝水。
李敏的坚韧和执着让同事敬佩,让学生感动。李敏却不以为意:“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学业最重要,不能因为我耽误了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