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需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处理四对关系。一是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坚持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在明经究理上下功夫,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推进学理化阐释,推动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融通转化。二是专题阐释与系统化研究的关系。深入研究阐释作为整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各分领域思想的关系、理论的科学体系与相关概念观点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三是已形成的科学体系与理论的开放性、发展性的关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要以开放视野、创新思维、发展眼光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四是内宣与外宣的关系。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既要立足中国实践,聚焦回答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好内宣;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跟踪国际社会的最新发展变化,加强对国外其他政党理论的研究,形成融通国内外学术资源、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话语体系。
不断探索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有效途径
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积极探索不断推进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有效途径。
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世界性贡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系统梳理、深刻阐明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发展和贡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发展和贡献,对全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运用、发展和贡献。
科学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党的创新理论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要聚焦的问题。
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地区协同攻关研究。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不同学科间的整体性协作,组织关于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科研攻关。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示范引领作用,设置跨学科、多学科综合性选题,完善多学科联合攻关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善于运用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力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推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的高质量成果。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聚合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差异统筹、系统集成,善于动员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整合高校系统、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社会科学院系统、党政机关研究部门、军队院校系统等的研究力量,坚持集中攻关和长期研究相结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组建学理化阐释的专业队伍,打造核心专家团队,充分发挥权威专家的学术影响力,搭建新型学术共同体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力量布局,拓展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广度和深度。(二)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