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
第01版:01

“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纪实

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过沙漠海洋,绵亘万里河山,穿越千年时空,闪耀在人类文明持续前进的宏大历史进程中。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10年,3600多个日夜,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谋篇布局,推动“一带一路”这一植根历史沃土、着眼人类美好未来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走深走实,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出一条造福世界的发展繁荣之路,铺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画卷。

擘画引领,梦想种子长成繁茂大树

南非,德阿地区的山地上,一座座白色风力发电机巍然矗立,将丰沛的风能转化为电能,点亮千家万户。由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德阿风电项目,2017年并网发电以来,有效缓解了当地电力供应短缺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南非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国家,连续13年成为中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非洲投资存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今年8月,赴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署名文章,讲述两国合作“蛋糕越做越大”的生动故事。

在“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的古丝绸之路上,中非互通有无、相知相交。此次会晤,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中南关于同意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意向书》签署,展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打实、沉甸甸”,回望10年历程,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厚重而丰硕:

——截至目前,我国已同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遍布全球五大洲;

——引领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沿边地区从开放“末梢”变为“前沿”,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加快形成;

——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扎扎实实,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光明、机遇和繁荣,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人们清晰记得,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深情讲述: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此后不到一个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指出:“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习近平主席开创性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代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

这是着眼历史发展大势,对人类文明走向的深邃思考——

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变革创新步伐持续向前。

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摆在全人类面前。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2017年5月,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巨幅画作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各国贵宾合影留念。

群峰巍峨,山高水长。

习近平主席的一番话凝聚广泛共识:“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这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长远谋划——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际,正是改革开放35周年。

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为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赋予“一带一路”建设清晰的定位——“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

2016年4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源于实践的理论结晶,深刻回答中国与世界发展联系的时代之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新时代中国向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迈出新步伐。

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汲取“天下观”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紧相连,打造具有更高境界的超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全球公共产品。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国际社会引发共鸣。(下转第四版)

2023-10-16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纪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6221.html 1 “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