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
第07版:07

王智:书本里的“平凡”

本报记者 齐斐斐

一身警服,阳光帅气。在市公安局运河分局见到王智,所有的话题都没离开过书。倒不是因为采访所致,而是他与书的缘分太深了,与书的故事是那样丰富有趣。

书里探知世界

谈话是从一个大木箱开始的。小时候的王智十分腼腆,特别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喜欢一个人探索陌生的世界。有一次,父亲帮亲戚搬家,回来后神秘地对他说:“给你一个礼物!”只见屋角多出了一个老旧木箱,斑驳的铜锁,殷红的漆色。

打开,竟是满满当当的小人书!《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穆桂英》《木兰从军》……“几百本书摆在面前,那种震撼和欣喜,只有多年后诸如女儿出生等大事才能与之比拟。”至今说来,王智依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那个夏天,他就一头扎进书堆里,日读夜读。如今回忆起来,那段“弱小芽苗久旱逢甘霖”般的感觉,真真切切地给了他巨大的影响。那些金戈铁马、封狼居胥、保家卫国、神魔仙怪、光怪陆离……给了他无尽的知识财富。那时他才知道,书里何止区区“七十二般变化”。

就这样,只要有时间,他就寻得一本书将自己按住,埋头在其中遨游。说读书上瘾一点也不为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娱乐匮乏,读书就成了王智探知这个世界最主要的方式。

平凡的力量

在读书历程中,王智首先提到的一本书就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这本著作给他的影响同样深远。

那是一本掉了封皮、不知经过几手的旧书,当时因为书的名字,他还差点与这本经典擦肩而过。是啊,看多了王朝君王、封侯拜相、才子佳人、壮怀激烈,平凡的世界能有什么意思呢?何况是那样厚厚一大本?

因为众多人的推荐,他拿起了这本他看似平凡的书。然而读了不过三分之一,他就被完全震撼了。在他没有涉足、没有半点认知的贫瘠宽广的黄土高原上,“少安”“少平”“润叶”“晓霞”“玉厚”……他们在平凡的喜乐哀愁中生活着、挣扎着。“纵然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狂涛巨浪所淹没”“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 路遥先生的文字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王智说,当时读这本书,几乎是沉浸式的,一种难以名状的哀愁和坚定涌上心头,就如同疾驰的列车,路过旅途中的某个乡村,看炊烟袅袅、看细水长流、看小童奔跑在乡野、看老人立在门前、看小贩斜阳归……那岂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这样的生活是平凡的,却又是那样有力量。

平凡不平庸

在之后的读书岁月中,王智慢慢接触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再后来拜读了余华一系列悲苦人间的催泪巨作《活着》《兄弟》等,终于领悟了鲁迅先生笔下入木三分的讽刺和愤怒背后的悲鸣。

这些读书得来的体悟,一点点驱使着王智不断去读更多的书,一点点夯实人生的信念,哪怕是每天行走在上班下班的“两点一线”,他都始终坚信,平凡,但不能平庸。

在王智的感悟中,读书教会了他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最终也教会了他认识人性。他自己读书,也极力倡导读书,因为一个人要成长,就要时刻保持精神上的饥饿,有了如饥似渴的感觉才能狼吞虎咽般填饱;另一方面是没有哪一本书是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的,需要人们慢慢研磨、耗时消化,等待那个感悟、顿悟直至归于心得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

2023-10-18 本报记者 齐斐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6487.html 1 王智:书本里的“平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