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
第06版:06

一把剪刀闯天下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摄影 殷 实

▲在入门学艺的第29年,剪纸艺人石飞决定重走学艺路。

◀在景区,石飞的剪纸作品受到很多游客欢迎。

在入门学艺的第29年,剪纸艺人石飞决定重走学艺路。

骑行3000多公里,途经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计30座城市。他把沿途每座城市都当作一所学校、一方舞台,与当地剪纸艺人交流技艺,一路所有费用全是靠剪纸挣来的。

两个月不见,石飞比以前黑了不少。

39岁的他是沧州市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不久前,他刚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旅行——一辆摩托车,两个月骑行3000多公里,途经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计30座城市,他把沿途每一座城市都当作一所学校、一方舞台,与当地剪纸艺人交流技艺,一路上所有费用全是靠剪纸挣来的。

重走学艺路

7月的第一个星期,气温似乎比往年都要高。

但这并不会左右石飞的计划。他戴上头盔、转动油门,在摩托车的轰鸣声中,踏上了旅程。

石飞很早就有这样的打算,天津、山西、陕西、宁夏……连行程都是一早就制定好了的。这些地方的剪纸艺术都极具代表性,而这,也是石飞此行的目的。

每到一座城市,石飞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拜访当地剪纸艺人,剩下的时间,就在景点摆摊剪纸,多挣一笔钱,他的行程就能更远一些。

石飞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停留的时间最长。

“宁夏剪纸的表现形式与沧州有很大不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非常浓,粗犷中不乏细腻,气势生动奔放……”除了宁夏剪纸的独到之处,更让石飞留恋的,是增进手艺的机会,“当地聚居着很多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服饰各具特色。在宁夏时,常有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人来找我剪剪影。剪纸是平面艺术,要想更好地展示民族服饰特点,就要对细节有更准确的把握,这是难得的练手机会。”

不光是在宁夏,在北京、陕西、内蒙古……石飞都是这样一路学过来的。其实,当年石飞学艺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石飞10岁接触剪纸,20岁时,拜有“中华巧女”之称的剪纸艺人杨淑珍为师。几年后,为了打磨手艺,他又花了五六年时间,拜访全国各地的知名剪纸艺人。在天津,石飞一待就是3年,一边打工一边访师学艺。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可只要打听到哪里有名师,却甘愿花半个月工资买见面礼,前去拜访。浙江、甘肃、宁夏……每到一处都是如此。

“明年是我入门学艺的第30个年头,人们常说三十而立,我觉得学手艺也是如此。学艺快30年了,应该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和判断能力了,开阔的眼界必不可少。”

剪不完的风景

不是所有名师都住在城市,也不是所有美景都在景区。很多时候,石飞难免要走一些杳无人烟的荒野小路,不仅三餐难以保证,有时甚至连沙发都没的睡,好在他对吃住要求不高,一顶帐篷就能过一夜,两三株野菜便是一道美味佳肴。

在内蒙古草原,树上搭帐篷的经历给石飞留下深刻印象。

那天已是夜里11点,路上四下无人,方圆几公里都没有旅店。长时间连续骑行让石飞疲惫不堪。他准备搭帐篷睡觉,又害怕遇到狼群,就把帐篷挂在了树上。可没想到,好不容易把帐篷挂好,他却怎么也爬不上树,折腾了好半天才钻进帐篷……

早上5点多,帐篷外不时传来车辆驶过的声响,石飞钻出头,一轮朝阳跳入眼帘,也跳进了他心里。他拿着纸和剪刀,不知该如何开始,“简直太美了!”

还有一次,也是在野外。石飞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就在路边挖了几株野菜,胡乱熬了一锅野菜粥。正要开饭时,一位骑行爱好者恰好经过,“停下吃点儿呀!”只一句简单的邀请,两个同样饥肠辘辘的陌生人就成了结伴同行的好友。一段路程之后,两人互相道别,石飞为他剪了一张剪影,那人连连道谢,直说:“这比照片更有意义!”

一路上,石飞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也经历了很多平日里难得一遇的事。在这些值得记录的事情和景致中,有一些当时就被他用剪刀和纸张“记录”了下来,而更多的则是以照片的形式存储在手机里,等待着石飞完成创作,并编制成册。

“像这样的经历和风景,平日里很难遇到,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眼……都值得用剪纸的形式保存下来。”石飞说。

最好的消息

结束骑行回来,石飞没有回工作室,而是直接去了师父家。他不光要把一路上的见闻讲给师父听,还有一件让他特别兴奋的事,要和师父分享。

当初骑行出发前,石飞特意准备了一笔钱,用于一路上的吃穿住用行。可没想到,一路走下来,光是在景区摆摊剪纸,就把旅行的所有费用都挣了出来,而且还有剩余。

他用剩下的钱买了很多特产,天津的麻花、洛阳的牡丹酥、陕西的鲜核桃……这些都是送给师父的,“我想告诉师父,剪纸能挣到钱了!”

石飞当年学艺时,剪纸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人们都觉得这门手艺挣不到钱,甚至连师父也劝他,不要光想着剪纸,要找一份稳定工作。

可石飞偏偏有股轴劲儿,他太喜欢剪纸了。

这些年为了学艺,石飞吃了很多苦,稍微有点动摇,可能就放弃了。他说,“每项技艺都需要守望者,只有这样才能生生不息地传下去,我很庆幸自己是其中一员。”

夜幕之下,璀璨的街灯亮起,石飞的剪纸摊位重新开张。“一天能剪20多幅作品,顾客常要排队等上两三个小时,不光有沧州本地人,更多的是外地游客。”石飞说,“大运河市区段通航、园博园开园、南川老街对外开放……这两年沧州变化特别大,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人们对传统手艺也越来越喜爱,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2023-10-19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摄影 殷 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6590.html 1 一把剪刀闯天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