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港实现7万吨级船舶双向智慧通航,背后有武汉理工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的身影;欧姆隆等企业实现生产智能化,得益于北京工业大学沧州创新研究院的助推……两大高校创新平台成立以来,针对沧州产业特色,依托各自的学科优势、专家资源优势,助力企业创新、产业提质,并立足沧州,辐射京津冀。
校企联手 紧跟新时代
9月12日,冀德集团沧州健森科技园与武汉理工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沧州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沧州创新研究院、沧州科技创业中心签约,将进一步加强园区与高校、科创中心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融合。
北京工业大学沧州创新研究院院长严海蓉介绍,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医药类专业和智能化专业,此次签约双方将在智能化领域开展合作。依托北工大在智能领域的优势,可实现智能化识别肺片,摆脱单靠人工看片的现状。此外,北工大的专家团队研发的一些新型试剂,也有机会通过合作实现产业化。
据介绍,沧州健森科技园主要业务领域涵盖智慧医院、智慧医养、5G穿戴设备、药房自动化机器人、医用3D打印等软硬件的研发和生产,获评河北省2022年医疗专业孵化器。
健森科技园负责人表示,将与武汉理工大学分别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实验室共建、学生见习及就业、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密切合作。他进一步介绍说,重点项目将单独建立联合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让学生走进企业,从而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则会派业务骨干到学校进行双向培养。
他认为,数字化经济将孕育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业态不断涌现,传统模式需要创新重构,同时也给企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等都要紧跟时代,企业和高校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将共同推动医疗科技创新与发展。
立足沧州 服务京津冀
两所高校创新平台,不仅服务沧州经济开发区,更立足沧州,辐射京津冀。
今年,黄骅港实现7万吨级船舶双向智慧通航,据介绍,这是全国乃至全球首次实现双向通航生产节点智能控制,为下一步实现智慧通航远程操控靠离泊打下坚实基础。而幕后英雄就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专家技术团队。这项重大科技攻关由武汉理工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沧州研究院牵头,我国知名水上交通领域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领衔,带领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公司技术团队及沧州市拔尖人才杨炳栋等组织实施。
武汉理工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沧州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进表示,武汉理工大学在水上交通领域学科优势比较突出,此外,学校在材料、汽车、新能源、工业设计等专业领域与沧州优势产业契合度较高。目前,已在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新材料、智能交通、智慧港口及航运领域,为沧州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日前,青县曹寺镇、木门店镇、沧县杜林镇等区域的6个大棚用上了“新型智慧转光膜”,数据表明,这项新材料技术可使大棚温度提高5至8摄氏度,令光合作用更加均匀,可使经济价值较高的草莓、圣女果等提前一周上市。
这项技术由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团队研发,目前已臻成熟,并在山东寿光、莘县等区域成功使用。王进表示,该项新材料技术成果将作为示范,在沧州进行推广。
武汉理工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沧州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为众多企业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与四星玻璃合作,成立攻坚重点试验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帮助沧州经济开发区的隆泰迪管道公司进行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为沧州中科兴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医疗设备在线监测预警及维修板块提供技术,助企业增加效益2000多万元,纳税近300万元……
深化合作 挖掘科技富矿
北京工业大学沧州创新研究院成立以来,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叠加效应。
严海蓉介绍,研究院首先服务于开发区的企业,这让招商引进的企业合作意向更强。同时,研究院也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开发区引进一些质量不错的企业。
研究院曾为欧姆隆等公司提供技术力量,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严海蓉认为,研究院是高校与沧州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窗口,将根据沧州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灵活引进相关的专业团队,深度服务沧州经济发展。
此次健森科技园与高校的合作,沧州科技创业中心积极发挥“媒人”的作用。
沧州科创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前沧州经济开发区的科技工作,急需在产学研用方面,打通高校和企业之间的通道,让企业需求和学校专利,更好地无缝衔接。
他表示,沧州工业产业相对粗放,需要科技赋能,开发区产业提档升级必须探索产学研政企合作,科技创业中心发挥职能,收集企业难点痛点,牵线搭桥、求医问药,积极促成产学研合作。
在与高校的联系沟通过程中,这位负责人发现,高校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富矿,人才、技术集中,拥有众多专利技术,但是缺乏市场化转化,沧州经济开发区引进高校创新平台,就是为了把高校的技术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下一步,沧州经济开发区将和东北大学合作,后者在金属材料方面拥有独到的优势,技术、专利丰厚;还计划携手浙江中医药大学,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