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参加全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归来的,男子特奥200米比赛的金牌获得者——19岁的沧州市特教学校学生吕国义依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在这次比赛中,吕国义参加了100米、200米、400米和4×100米接力四项比赛,收获了1金1银2铜的好成绩。回到学校后,他便获得了“追风少年”的新称号。
身高1.8米、身材魁梧的吕国义跑得很快。但走出校门参加比赛,对他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沧州市特教学校老师郝康奇介绍说,对于特奥选手来说,能全程在自己的跑道内竞赛,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100米比赛跑的是直线,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200米比赛的拐弯处,孩子们就很容易跑错跑道,一旦跑串了,成绩就要取消了。
“4×100米接力比赛规则更加复杂,孩子们就更难理解了。我们第二棒同学接棒时就出现了问题,好在后边的同学奋力追赶,最终获得第三名。”郝康奇说。
和吕国义一同参加比赛的耿博学、康靖宇、张彦鑫、张贤、李奕霖等14名同学,经过了40多天的赛前集训,他们努力理解比赛规则、刻苦训练,最终走到赛场上,与全省的优秀选手同台竞技。他们在飞镖、羽毛球、跳高及特奥项目上奋力拼搏,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最终获得了3金6银7铜的好成绩。
康靖宇身材不高,可力气不小。10月12日,他刚刚跑完400米比赛,立马就接到参加铅球项目比赛的运动员需要到检录处报到的消息。疲惫不堪的康靖宇小声和老师嘟囔:“太累了,真不想比赛了,可我还想为班级争光”。康靖宇带着来时就铭记在心的“争光”责任,坚持拼到最后。最终,康靖宇以8米的成绩,获得了铅球项目的冠军。
“我赢”荣光,“我能”亦珍贵。在听障女子飞镖比赛中,高二年级的李玉雯以小组赛三战三胜的好成绩进入半决赛。根据比赛要求,每名选手起步有501分,须在45镖内尽快将分数变为0。这不仅要求参赛选手有过硬的投掷技术,还需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
赛场上,李玉雯听不到一点声音,得不到来自教练、老师们的丝毫帮助。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李玉雯颇有大将风范,三战三捷。其中在一局比赛中,靠精准一镖直接淘汰种子选手,惊艳全场,博得全场观众的掌声。
面对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抛开一切束缚冲向终点。他们自信坦然,向光而生,他们用百折不屈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告诉大家:没有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