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第01版:01

源远流长续文脉 传承创新绽芳华

——沧州杂技文化保护传承走笔

本报记者 于海涛

“吴桥不是一座桥,吴桥更是千座桥。”随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郝士超嘹亮的韵白,来自沧州的杂技项目《龙跃神州——中幡》在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式上压轴登场。舞台上,演员们翻、转、腾、传、顶等高难度动作如行云流水,中幡在演员身上交替挪移,场面惊险刺激而又气势恢宏。而戏曲这一创新性元素的加入,更彰显了古代勇士刚猛勇敢、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

中幡起源于唐宋时期,本是皇家仪仗队的一种旗帜,早年被称为“大督旗”或“大执式”,用于指挥作战。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人们在庙会表演中相互“攀比”、尽添绝活,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杂技项目。从宫廷仪式到庙会杂技,中幡正是沧州杂技文化源远流长、创新演变的生动见证。

世界杂技看中国,中国杂技看吴桥。作为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祥地,吴桥杂技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绽放出新的时代风采。

吴桥古时属冀州,在秦汉时代,人们流行戴着一种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民间称之为“蚩尤戏”,汉朝时改称“角抵戏”。(下转第四版)

2023-10-24 ——沧州杂技文化保护传承走笔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7000.html 1 源远流长续文脉 传承创新绽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