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金丽
10月22日19时30分,杭州亚洲残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开幕式以“心相约,梦闪耀”为主题,向全世界传递美好、送上祝福。
当晚,开幕式执行导演高燕(本报曾报道)激动得彻夜未眠。
作为从沧州走出去的全国著名导演,高燕与杭州有缘,与杭州亚运会、杭州亚残运会有缘。她不仅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还是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的执行导演。开幕式结束后,她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金桂之花”的背后含义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
如果说亚运会是人类对运动极限的挑战,那么亚残运会就是人类对意志和精神极限的冲顶。怎样让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同样精彩,是主创团队面对的重要问题。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但是这座城,这里的人们让自己变成了花,也让这里开满了花。”高燕介绍,主创团队从这个灵感出发,找到了创意:以“金桂”的不同变换和贯穿为创作基底,融合了亚洲多元文化、中华文明底蕴和杭州人文历史,诠释了自强不息、残健共融的核心理念。用“一朵彰显杭州之韵的金桂之花”“一顶褒奖赛场英雄的金桂之冠”“一棵诠释生命勃发的金桂之树”“一束凝聚拼搏荣耀的金桂之光”,呈现出四个烙印深刻的经典画面,让金桂之冠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入场运动员的脸庞,打造一场绿色、智能、独特的文化盛宴。
于是,开幕式上,出现了这样温馨感人的时刻:一朵金色桂花满载杭州的温情飘落现场,化身为金桂少女。她像一束光,引领着被黑夜“亲吻”的盲童小女孩,用杭城十月独有的金桂芳香和爱的力量,融化了女孩对未知世界的胆怯。金桂少女牵着盲童女孩的手一路自由奔跑,突破生命原有的安排,立体化地呈现出一个特殊群体在温暖相助下的心路历程,也烙刻出桂花生长、长桥蔓延的杭州印记。
高燕说,主创团队用画面的“大写意”,到近景的“工笔画”,共同见证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最终汇成高悬于夜空中的金桂之冠,迎候所有运动员赴约而至、向梦而来的这一美好过程。
金石篆刻与“刀锋战士” 彰显残疾运动员精神伟力
开幕式上有一个动人的瞬间:由金石篆刻的匠人比拟残疾人运动员的真实训练场景,在刻刀与玉石碰撞的瞬间,亮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刀锋战士”沿着光刻通道向前奔跑,竞速轮椅运动员也在交错点亮的光区刻下熠熠发光的生命轨迹。
表演中,22个印章数控发光盒闪烁点亮22个运动大项,闪回出他们跨越万千阻碍的瞬间和冲向胜利终点的喜悦。他们的背后是亿万人的鼎力相助。残健携手勾勒呈现亚残奥委员会会徽形象。当巨大的金桂之树拔地而起,观看开幕式的观众们都会从中感悟到,每一个勇敢的生命都在昂然挺立、生生不息。
高燕介绍,篆刻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方寸之间,将书法、章法和刀法集一身的金石刻痕,与残疾运动员“刀锋战士”用坚韧和勇气挑战命运的经历联系起来,无数次跌倒又无数次爬起,他们的人生可迎万难。每一个雕刻间的神韵都彰显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飞跃自我”的精神伟力,是他们向着梦想的光亮执着跋涉的生动写照。
手语国歌震撼全场 从心底流淌的告白最动人
在“国旗入场、升国旗奏国歌”环节,出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41名听障儿童高擎国旗,犹如一条温情的河流步入现场,与全场8万观众同唱《我的祖国》。这一刻,稚嫩的童声清澈的爱,让人特别感动。
尽管已经彩排过多遍,亲临开幕式现场,高燕感动依然。她说:“8万名现场观众同唱一首歌,足以让人震撼;8万人同唱国歌,震撼中又多了一份自豪和光荣。副舞台上,听障舞者以舒展的手语舞蹈演绎手语国歌,看到这一幕,我眼中的热泪夺眶而出。这种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对祖国深情的告白,最真诚也最动人。此刻,全场桂花浮香,手语铿锵,国歌嘹亮,全场几度破防。开幕式现场直播,相信很多观众都在通过屏幕观看,但洋溢现场的那份震撼和感动,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
科技赋能与残健共融 致敬每一个不屈的生命
高燕介绍,开幕式上亮点很多,在展示东方魅力的同时,也用残健之间真实的故事串联起每一份感动。
数控威亚阵列组成特有的空中流动语言,让金桂之树开满了金桂之花,让金桂之花旋转组成金桂之冠,让金桂折冠散发出金桂之光。
“这份光芒是中国给所有亚洲残疾运动员的见面礼,愿人生的每个赛程都会有金桂的甜甜芳香。”高燕说。
在圣火点燃环节,第六棒火炬手是一位肢残运动员,他借助机械手臂,高擎火炬拾级而上,通过神经元的感知支配着手指的运动。当左右手合握在一起,以爱的交握、梦的交融燃动亚洲之光,致敬每一个不屈的生命。此刻,残健共融,深情唱响杭城之约和逐梦之歌,唱出亚洲人民团结、共融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