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第07版:07

打造新高地 描绘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

■ 本报记者 尹 超 本报通讯员 王 烨 郭聪慧 韩振兴

“志愿红扮靓大运河”志愿服务

家风活动分享会

“双争”演讲比赛

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演出

文明校园创建“百米长卷迎国庆”

今年以来,沧县深入贯彻省市文明办关于开展“双争”活动的部署安排,抓典型树新风,“双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文明实践零距离”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500余场次,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着力打造“田间助农”“送医下乡”“多彩宣讲”等一系列具有群众基础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深入民心……

近年来,沧县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特色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和文明,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沧县落到实处。

践行服务 “双争”活动凝聚民心

“在比赛过程中,我学到很多知识,收获很大,希望以后能够做好沧县文明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参赛选手齐朝阳如是说。这是前不久沧县举行的一场“文明实践伴我行 争做‘双争’好居民”主题演讲比赛中的情景。

参赛选手们紧扣演讲主题,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生活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讴歌文明新风。

沧县通过举办“文明实践伴我行 争做‘双争’好居民”主题演讲比赛,展现各行业文明实践成效,体现居民“双争”风采,推动全民参与。

前不久结束的“村BA”,给沧县带来了强劲的运动风。为深入开展“‘双争’有我 活力河北”活动,沧县举办了“双争”有我 活力河北——第26届全民篮球赛,为广大篮球爱好者搭建起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沧县篮球运动健康、文明、可持续发展,人们踊跃参加,现场气氛热烈。

近日,在汪家铺镇刘进士村,歌声飘扬,欢声笑语不断。“‘双争’有我 唱响河北”2023沧县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晚”活动正式开启,精彩的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

今年以来,沧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开展“双争”活动,践行志愿服务,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的浓厚氛围。将“双争”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了系列聚民心、暖人心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文明意识,提升全县人民文明素养,激发全县人民爱党爱国爱乡热情,营造向真向善向美氛围。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娱乐活动;广泛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开展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垃圾分类、清洁家园、整治污染等志愿服务行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在沧县,文明新风劲吹,文明实践展现动人画卷。

发掘模范 树立典型引领风气

说起孝老模范卢庆云,大官厅乡赵官村无人不知。今年第一季度她入选“中国好人榜”。在亲人心中,她勤劳能干、善良贤德;在村民眼中,她待人热情,性格开朗。在沧县,这样的榜样有很多。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典型、树先进,发挥身边人身边事引领效应。

今年3月,汪家铺镇对213位“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孝贤好儿媳”“美丽庭院示范户”进行表彰,并邀请优秀代表作典型发言。通过培树先进典范,并号召广大群众学习先进典范,形成乡风文明建设强大感召力。

今年7月,“365百姓故事会”上,捷地乡民间义务消防应急队队长讲述的为群众保驾护航的事迹,令人动容。每年的“365百姓故事会”,沧县都会举办不同行业的故事专场,通过讲述发生在自身或身边的感人故事,传播先进经验,培树优秀典型,进一步擦亮“道德高地”品牌。

沧县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发掘培树活动,2023年以来,表彰县级道德模范26人,7人获评月度“沧州好人”,1人入选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提质增效 文明实践展露新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时常到基层开展宣讲活动,解答群众对社会热点和政策的疑惑,同时收集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

立足“中国曲艺之乡”的优势,成立木板大鼓义务传习所,定期组织老艺人走进课堂授课。编印《沧州木板大鼓初学教程》,将原来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转化成书本教材,让传统曲艺薪火相传。

为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运河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组织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家乡运河文化大搜索”活动,组建“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在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等地讲解家乡的运河故事、红色故事,引导少先队员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建设,为弘扬、传承大运河文化和家乡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精心挑选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杂技、舞狮等剧目,组织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百姓身边,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志愿服务多姿多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近年来,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沧县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形成了以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为统领、9支志愿服务分队为支撑、村镇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活动”的要求,广泛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里。

近年来,沧县不断健全志愿服务联合会,建强县级志愿服务总队,广泛开展“文明实践零距离”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加强统筹动员,发展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反对浪费、移风易俗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树立文明新风。

将8912345民心热线打造为集政务咨询服务、困难问题诉求等功能于一体的网格化文明实践平台。由县、乡、村三级600余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组成的“连心桥”志愿服务队入驻平台,成为解决“民心热线”派发问题的主力军。构建起“热线中心总办、乡镇(部门)承办、村‘两委’协办”的文明实践网络,广泛收集民意,致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特色培育,着力打造“镜湖书社义务书法教学”“田间助农”等一系列具有群众基础的文明实践项目。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当地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农家书屋相结合,健全“1+9+N”志愿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

同时,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每年对文明实践联络员、志愿服务骨干进行全覆盖培训,推动“专职+兼职+志愿者”三合一文明实践工作队伍不断健全优化。

深化创建 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父亲常会给我讲老一辈‘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故事,还总是告诫我不准赌博、不准吸烟、要少饮酒。母亲则每天叮嘱,要讲卫生,吃饭不挑食、不剩饭、不浪费,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千家万户讲家风故事”系列活动中,沧县居民孙文峰这样介绍自己的家庭。

在沧县仵龙堂乡东卷子村的红色教育基地,老师为学生们讲解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名字,让学生们了解家乡在烽火年代的光辉战斗历程,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这些年,我们村党员干部带头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村民们也逐渐转变了思想,本着文明节俭的原则,简办红白事。”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宪发说,现在村里大多数老百姓接受了殡葬改革,通过移风易俗宣传,文明和谐的气氛越来越浓厚。

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文明素养,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促进校园文化内容健康,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沧县实验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周胤好同学曾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并取得好成绩。爱心义卖、普法宣传、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如今,这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沧县各学校蔚然成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今年2人获评沧州市新时代好少年,1人获评河北省新时代好少年。

近年来,沧县一直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制发《沧县2023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参加市创城办组织的文明创建擂台赛展示沧县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四个全民”活动,组织开展3次观摩监督活动,激发群众创建热情。

高铁西站站前广场作为展现沧州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沧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动态维修站前广场地砖,保证旅客畅通出行,开展多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车辆、清理乱停放的非机动车辆、劝返小商贩,实现站前秩序良好、环境整洁,成立“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服务过往旅客,充分展现沧县人民热爱城市、参与创城的热情和良好风貌。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先后获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奖、省五星级“小青星”驿站等荣誉。

同时,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组织文明单位开展“文明交通”“科普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大力开展“千家万户讲家风故事”系列活动,通过故事征集、演讲比赛、故事分享等形式,推进家风建设,以良好家风温润社会;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023-10-24 ■ 本报记者 尹 超 本报通讯员 王 烨 郭聪慧 韩振兴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7036.html 1 打造新高地 描绘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