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
第05版:05

行走海兴大地 感受悲壮红色史诗

65岁的巴连甲(左一)现场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张皮庄子村的红色文化。

10月20日一早,沧州文化研究会一行来到海兴,行走红色土地,瞻仰烈士墓碑,参观红色展馆,聆听英雄故事。海兴县博物馆、曹庄子烈士陵园、张皮庄子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小山惨案纪念碑……每到一地,不同年代那如史诗般慷慨悲壮、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与今天海兴红色文化的守护者们带着感情的坚守、保护与诉说,带给人们一次次的感动。

抢救出来的红色历史

这次海兴之行,源自80岁老人武金琢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条动态。

前几天,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武金琢应邀参加了海兴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振兴座谈会,参观了抗战时期冀鲁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曹庄子村和张皮庄子村。抗日英雄的故事以及今天海兴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感情,深深打动了这位老人,于是发在了微信朋友圈。沧州文化研究会一位老同志看到后非常感兴趣,于是有了这次海兴之行。

在县博物馆,大家系统了解了海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至商周。这里人杰地灵、名流辈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红色文化非常厚重。“五四运动”后,这里就有了革命者播撒火种的身影;抗战烽火中,这里是冀鲁边区的中心地带,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如今,县博物馆革命事迹与英烈人物展厅馆藏丰富、内容翔实。这里展示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件红色遗存,都凝聚着几代海兴红色文化工作者的心血和努力。海兴不仅是革命老区,还是根据地中的根据地、红区中的红区,好多老乡把儿子都送上了战场;傅庄子等村曾驻扎发行过中共冀鲁边区党委机关报《烽火报》和军区政治部《前进报》,后合并为《冀鲁日报》;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就设在海兴多个村庄……厚重的红色文化遍布海兴的每一寸土地。

为战友建起烈士陵园

抗战时期,冀鲁边区一带村村都是堡垒村,海兴曹庄子村尤为突出。八路军冀鲁边区在曹庄子村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8个后勤单位,形成了保障有力的战斗后勤基地。曹庄子当时仅有40户,先后有35人参军入伍,7人为国捐躯。这里是这次海兴之行的重要一站。

在曹庄子烈士陵园“永垂不朽”巨石前,武金琢饱含深情地说,最初这是由老同志张凤鸣自己出资修建的。这里长眠的基本上都是他的战友,当时分散在各地。老人自掏腰包,把烈士们一一请到这里。后来,县、乡几度修缮、维护,才有了今天的陵园。

青松翠柏间,一座座烈士墓庄严肃立。大家一一瞻仰,心怀感动。四川籍老红军、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参谋长何仕兴烈士墓碑上,刻的是“战友张凤鸣敬立”。石碑后面镌刻着何仕兴的生平及牺牲时的情况:抗战最关键的时刻,他告别新婚妻子,投入与日寇的战斗,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9岁。当时没有棺材,一位村里老人献出了给自己准备的棺材。

其他烈士墓的立碑人,署名多是胞弟、侄子。细看碑后文字,牺牲时只有十八九、二十多岁。遥想当年烽火岁月,这些年轻的生命抵御外侮血战杀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曹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成带我们参观。他说,张凤鸣老人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还在义务打扫陵园。如今,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有人来瞻仰墓碑、缅怀先烈。

带着感情的红色宣讲

车行大地上,两旁庄稼刚收,有时是丛丛绿树,有时是一望无际的金黄。每到一地,海兴县文联主席李树勤就主动担任讲解员,为大家讲述红色故事。在高湾,他讲共产党人杨正泉、路牟班组建抗日救国五人团,加入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后,转战各地、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在小山,他讲抗战英烈杨靖远、黄骅在这一带带领冀鲁边区人民打了许多漂亮仗,也打了许多恶仗。两位英烈不幸先后被敌人在大赵村杀害后,都运回海兴装殓、埋葬。他说,自己的爷爷是中医,曾给黄骅治过病;五爷爷曾任李良志村的抗日村长,受党组织委派从事地下工作……这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带动海兴文化界讲好红色故事。“我经常和作家们说,家乡的红色文化就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在小山乡张皮庄子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65岁的村民、义务宣讲员巴连甲讲起村子红色历史,声情并茂、如数家珍。他当过兵,13年前筹建私人革命档案室,搜集整理这个红色村庄的村史。现场讲解时,他说,很多故事都是他采访搜集而来的。而今,这些故事被一一呈现在展牌上。在一块写着“相隔64年的拥抱”的展牌前,老人说,13年前,他走进烈士遗属孙奶奶家,得知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孙奶奶当年送丈夫参军时,已有身孕。她日夜盼夫胜利归来,却10年音信杳无。后来才得知,丈夫在淮海战役时就牺牲了……2011年,张皮庄子村烈士陵园建成,孙奶奶抱着丈夫的石碑,久坐不起,老泪纵横。她说:“你可回来了,我从19岁守寡至今,已到了83岁。咱俩终于要团聚了。”……一个个红色故事打动着人们,大家也被巴连甲老人的红色情怀感动了。一行人紧紧握住老人的手,一再致敬。

大家认为,在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建在农村,不少村都有一段悲壮的红色历史、有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这些村应像海兴张皮庄子村一样,发动各方力量建起村党史教育基地,把红色故事代代传承下去。

2023-10-2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7603.html 1 行走海兴大地 感受悲壮红色史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