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一个蜜桃卖10元钱”,几年前决定种桃时,岳明成一定不会想到,自己能把桃果卖到这个价。
投身桃果种植,他一门心思想的是做好管理、做优桃品。如今,桃树进入丰产期,随着创意营销的跟进,他种出的“生态蜜桃”受到市场热捧。
硕果满枝、产销两旺,不光证明了“高品质能带来好收益”的想法,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对不起,没桃了
欢迎明年再来吃
虽然这一季的桃果销售早已落下帷幕,但近段时间,岳明成的手机依然响个不停。接通后,大多都是顾客打来,想找他买桃的。
“对不起,今年的桃子都卖完了,明年7月和9月,欢迎再到农场来吃桃。”电话这头,他只能略表歉意道。
岳明成是沧县农盟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几年前,看中大运河畔的发展机会,他回到家乡沧县纸房头镇大白洋桥二村当起桃农。与桃树一起种下的,还有打造“生态桃”的美好愿景。
“这些年,我一直坚信,打造高品质‘生态桃’这条路没错。今年,农场的桃子就因为高品质一炮走红,就连远在长春、上海的人都打电话跟我要桃。”言语中,岳明成不无骄傲。
他这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前段时间,有个顾客打来电话买桃。树上桃早没了,岳明成只能笑着说抱歉。哪知,对方竟说:“连你家自己吃的都没留下吗?我专门从山东过来的。”没办法,岳明成只好从冰箱里找出了一些,这才把顾客欢欢喜喜地送走。
“有人问我是不是饥饿营销,其实真不是。生态管理,本来产量就比一般的少,还因为少用药剂,果子在树上挂不住,最后能走上市场的更少了。”他解释道。
产量不尽如人意,但岳明成并没有改道而行的打算。生态管理,是他从种植之初,便打定主意要坚持下来的。
他不会为了品相好看,使用激素类产品。果实自己长到什么样,便是什么样,虽然产量不足,但糖分和水分,却货真价实。“就算必须防治病虫害,我们也以诱虫灯和生物制剂为主。补充的叶面肥,也都是不惜成本,选择高品质的。”
园子里的草高了,他也不会用除草剂一“杀”了之,而是慢慢养到一定高度,用机械割了,直接施还到桃园的土壤里。“种桃5年,我们从没打过除草剂。这些杂草一是能让土壤有透气性,会‘呼吸’,这样,下再大的雨,园子也不会严重积水,不影响下地干活。再就是粉了的草风干后,经过腐烂、发酵,是不可多得的有机质。”
管理上的满满诚意,才有了让人念念不忘的浓郁桃香。
桃香也怕巷子深
私人定制不能少
不同于一般农户,岳明成没有止步于只种出好桃。
“好东西,还得有好市场。桃香也怕巷子深,用心宣传必不可少。作为新农人,不能只把眼界局限于眼前的这片土地,除了种得好,还得琢磨怎么销,这样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
农场门前,“认养一棵树”的牌子甚是醒目,这是今年岳明成推出的新活动。“认养者在认养期内享受每棵桃树保底15公斤鲜桃收益权,并参与桃树管理、体验采摘等活动,享受农耕快乐。”
开展“认养一棵树”的活动,他并不是心血来潮。
农场的种植透明化及安全的食品质量是保障。通过私人定制,顾客可以直接连通农场,减少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环节。顾客能抢“鲜”吃桃,农场的桃果也有稳定销路,一举两得。
“大伙儿不光自己吃桃,还会把桃子分享给亲朋好友,又提高了我们的桃果知名度,带来了更多人气。”岳明成的“算盘”打得响亮。
借桃香“招来”更多人气,他还搭上了中秋节的东风,瞄准私人定制的礼品市场。
“过中秋,无论是市民走亲送礼,还是企业回馈客户,都图个好彩头。我们特意挑出果形好、个头大的蜜桃,每个都有0.5公斤多,精心包装到礼盒里,再加上‘福禄寿喜’的好寓意,一个能卖到10元钱。”岳明成说,由于这么大的桃果不常见,且桃香浓郁,中秋节前,前来订购的顾客不少,很多人二次回购。
其实,决定这样卖桃时,岳明成的心中也没多少底气。
“虽然咱桃果的品质是不错,但一个桃卖10块钱,人们能认可吗?”向身边人说出这个想法,大伙儿都很惊讶,有的人甚至直接“泼冷水”,“桃可是个‘热物’,到时候别卖不出去,烂在家里。”
但岳明成不信这个邪,“为什么在传统观念里,农产品就应该卖不上价?明明是好东西,为什么不敢卖好价?”他决定放手一试。
疏果时,原本每枝应该留五六个果,他偏要减少果量,只留四五个,让每个果实在充足营养的滋润下往大里长;提前找厂商定制礼盒,一个要花费8元,好桃还要配“好装”;采摘时,更是十里挑一,个头不足的,不能入盒……
在忐忑中期待着,市场的热情反馈出乎他的意料。自己开车来买礼盒的,打电话订购让他发快递的……订单纷纷而来。“你家的桃味浓,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你家有桃我就吃,没桃了我就不吃桃了。”……这样的肯定也不少。农场的桃,也因此远销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等地。
“事实证明,10块钱一个桃,贵吗?不贵!”再说起来,他已有十足底气。
投身农业不容易
不拼规模拼品质
这一季,桃园的丰收成绩有目共睹,众人面前,岳明成意气风发。但在采访中,他也直言,风风雨雨走过来,着实不易。
这些年,大白洋桥二村多以粮食、香椿种植为主。投身桃果产业,岳明成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进行各项管理,就像摸着石头过河。
一棵棵桃树看似普通,可要让它结出好果,大有学问。种桃之初,岳明成就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理论丰富,但与实际结合的经验不足,种植初期就确定的树势,经过几年探索证明,并不利于发展。“再剪枝来调整树势,还得花费两年时间。”还有今年,修剪的树形虽然很漂亮,但对于坐果来说并不友好。
要种出“生态桃”,需要舍弃的东西更不少。
初涉桃果种植时,岳明成流转了600多亩土地,除了引来现在为顾客熟知的永莲4号、5号、8号蜜桃,还有油桃、蟠桃等多个品种。
“拉长采摘期,受众也丰富。”但随着管理的进行,他发现了问题,“规模虽然有了,管理却跟不上。投入不少,但桃果的品质并没有保障。”纠结多天,他终于下了决心,“只保留永莲系列的300亩桃园,集中精力,专注做高品质蜜桃。”此一舍,才成就了如今俘获人们味蕾的鲜美蜜桃。
怎么进行桃树管理,来保障蜜桃的好品质,需要舍弃的也不少。为了保障桃果的品质和口感,采摘期到来的半个月前,岳明成就不在桃园里再施用药剂了。
“因为不用药,桃果一般在树上待不住,还没等摘,就掉到地上了。每年,光不能走市场的落果,一个品种就有5000多公斤。损失不小,但是没办法。”一舍再舍,才成就了这里蜜桃的“绿色内涵”。
“有舍,才有得。不少人总觉得农业没发展,其实并不是。农业并不是没有大发展,而是大家被限制在一些思维里,比如以产量定市场。但是产量高了、供给多了,市场价格是下降的。品质高了,市场价格却在上涨,这些值得我们多思考。”岳明成感触颇深。
好市场,强信心
再优品质有计划
高兴之余,他也没忘“复盘”管理、销售中的问题,早早便为下一季准备起来。
“今年的失误不少,像是疏果时,留下果实的部位不太合适,导致落果比较多,都白白浪费了。还有就是病害没控制好,对产量造成了影响。”摸索着,岳明成越来越觉得管理是个精细活儿。
为此,他特意从蜜桃之乡深州请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制定管理计划,“原来桃园里还是半粗放型管理居多,从新一季开始,我们要把地块细分,管理得更加精细。”
到深州考察了几天后,岳明成有了新想法。
“新一季,我计划提前做好分区,做出礼品桃、采摘桃和市场桃不同的区域。这样,管理时就能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分区分级管理。在时间和成本都有限的前提下,将部分地块的品质再提升,产出更高品质的好蜜桃。”他思路更加清晰。
不仅如此,在高品质蜜桃的市场营销上,他也有了灵感。在深州,岳明成了解到,一位农户种植的蜜桃每盒只装6个,就卖到了588元。这让他大为震撼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思考。
“说到底,能有这样的‘身价’,还是离不开蜜桃的高颜值、好滋味。不然只能是空做噱头,影响声誉。所以,我们也得调整思路,保证卖给顾客的蜜桃真是个顶个的好。”他说,今年的“礼品桃”,更多是因为“颜值”突出被选中。“明年,我计划购买一个不用破坏桃果就能测出果糖含量的仪器,除了看桃果的‘外在美’,还得精挑‘内在美’,挑选至少达到18个果糖以上的。”
将粉草标准锁定在30厘米以下,增加粉碎频率;引入高品质农家肥,每吨花费几千元也在所不惜;计划明年7月就推出“礼品桃”,包装上还要再提升;注册“大白洋桥蜜桃”商标,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继续完善认养种桃模式,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桃友”……无论是种植还是销售,都要将蜜桃做到极致,是岳明成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