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电学看似抽象,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里的照明、取暖,甚至每一件电器都离不开它。真嘟假嘟?让我们一探究竟……”
在学生们的开心一笑中,市十七中物理教师王欣又开启了新的一课。
“每一个学生都是聪明的,从来就没有笨学生,只是他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教27年来,王欣致力打造轻松愉悦的活力课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从而找到提升学科水平的有效途径。
情境教学 化抽象为具象
在很多人看来,物理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不仅抽象,而且需要悟性。
“不少孩子还没开始学就被吓住了,心生怯意,还怎么能学好?”为了打破学生对物理的刻板印象,王欣努力寻找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她的课堂上,网络热词、幽默金句、经典桥段,还有小故事、好动漫……多样的教学方式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涨,对物理课堂充满了期待。
讲解力学知识时,王欣从日常行走时利用鞋与地面的摩擦力、拱桥的建筑原理以及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等这些近在身边的现象入手,把每个知识点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更促进了他们学以致用。
照相机、望远镜、可调节小台灯……学会了相关原理,王欣还会带着学生们动手实践,制作一些生活中常见且实用的物品。在学完浮力内容后,师生共同制作潜水艇模型,男孩子们大呼过瘾。
鼓励质疑 课后常被“包围”
“老师,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王欣所教的班级,这句话成了不少学生的口头禅。
上课时,王欣会把重点和难点进行拆分,层层递进,通过陈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提出问题,而后适当指导,让孩子们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心存疑点,有的若有所思,还有的突发奇想。于是,下课后,王欣时常被他们“包围”,小到一个概念,大到探索宇宙奥秘,师生聊得热火朝天。
“虽然总是‘被迫拖堂’,但我还是挺欣慰的。孩子们有了探究的兴趣,更尝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甜头,成就感满满,学习的劲头儿也更足了。”王欣笑着说。
找对方法 事半功倍
在王欣执教的班里,曾有一个从外校转来的男孩儿,他聪明、认学,但是始终不得法。王欣发现后,鼓励他多思考、多提问,只要遇到疑点就及时向老师请教。同时,在学习方法上对其进行点拨。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男孩儿的成绩有了不小的提升。
王欣建议,孩子们在学习物理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视课本。很多习题都是课本上例题或课后题的变形,在理解和记忆概念、原理的同时,一定要把例题和课后题弄懂吃透。
其次,及时复习。每天、每周和每个月都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及时查漏补缺。对每道错题进行反思,不留死角。
再次,适当练习。将所学知识熟练应用到解题中。
最后,自主预习。通读课本,做好记号和标注,从而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