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父母在直播间染上‘网瘾’怎么办”的问题发出消费提示,旨在提醒老年消费者不要过度沉浸于网购和网络直播。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老年网友的数量快速增长,他们每天上网和刷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轻信网络谣言、热衷网络购物、被诱导打赏等问题频发。调研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人,其中一半老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他们被称为“网瘾老人”。
老年人频繁上网、沉迷网络,表面上看是受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的吸引,实质上却是现实世界给予老年人的精神满足和他们实际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大多数老年人都是已经退休或是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他们有大量空闲时间。但在网络数字化技术发达的当下,老人们与子女面对面沟通得少了,社交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于是老人们才会习惯用手机、电脑上网“冲浪”。网络,其实是老年人对抗孤独的一种方式。而短视频等平台,不仅给老人提供了方便的直播购物体验,成为老年人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同时还给予老人们一种虚拟的安全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仍能紧跟时代步伐。
解决“网瘾老人”的难题,一味制止既不现实更无异于隔靴搔痒,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给予老人们更多关爱才是治本“良方”。作为子女,既需要尊重老人在网络世界中的探索,还要加强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常回家看看,常陪着转转。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应从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着手,不断完善适老服务配套设施,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助老活动,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可持续的社交模式。亲情陪伴,才是老年人最有效的“防沉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