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家堂屋,抬头可见“教育世家”四个镀金的正楷大字。30多年来,父亲一直把它视为珍宝,经常叮嘱我们说:“这块匾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祖孙四代忠诚教育事业的肯定和奖励,我们要感念党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国育才。”在我的家庭,祖父、父亲、叔父以及我的兄弟姐妹和儿女辈,先后有11人从事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贡献着力量。
祖父孟宪台,192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鄚州高小,后来升入安新县同口师范。在校期间,他接受革命思想洗礼,毕业后参加了革命组织,在保定周边、大清河北,与日伪展开游击作战。
1941年,祖父在家乡创办抗日小学校,在多地巡回任教。白天上课,晚上以办民校为依托,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及革命理论。1944年,日伪军包围了牛村,日寇逼祖父供出地下党,被祖父拒绝。日寇用刺刀刺向祖父的胸膛、手臂、软肋,祖父身受数刀,血肉模糊,昏厥在地。敌人走后,在乡亲们的护理下,祖父幸运地活了下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祖父苦学三年,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进修大学生,先后在多地任教。后来,当地成立了“农大”,祖父到该校任教。他与学生同甘共苦,半耕半读,把自己所学倾心地教给学生。
1985年,祖父身患癌症,上级几次安排他去北京治疗,都被他拒绝了。病榻前,他还不忘教育子女、孙辈们,好好学习,为党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受祖父影响,父亲孟振冀也从事教育行业,最先在任丘市一所村小学任教。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响应上级号召,回村当了会计。1979年,父亲被推荐为小学民办教师。
父亲接手的是六年级,班里有50多人,许多孩子非常顽皮,原来的女班主任经常被学生气哭。经过调查得知,班里有两名男生起哄捣乱,父亲经常找两个孩子谈心,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从人格上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几经教导,最终班风大有好转,一跃成为全校先进班级。
多年来,父亲把教学心得与经验都写成文章,40多篇文章在教育专业刊物上发表,多次在省地市评比中获奖。其中三篇文章载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一书。1991年,父亲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1992年,中共沧州地委、沧州地区行署为我家颁发了“教育世家”牌匾;1994年,我们家被河北省教委、河北省教育工会授予“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1995年,父亲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
祖父、父亲的言传身教,激励着儿女、孙辈们在教育岗位上辛勤工作着。如今,我们全家仍有6人工作在教学一线,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善美家风传万代,教书育人润无声”的良好家风。
工作单位:任丘市北辛庄中学